严格来说,市场已处于弱势格局毫无争议,这也是主力机构和基金不愿进场的因素,A股市场正在反映经济转型阶段的阵痛期,投资增速已经下降,但这表示的只是经济增长减速,而非二次探底。
我们认为市场已将悲观因素反映得比较充分,从估值看,2300-2500点区间已经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域,判断的依据是基金仓位的变化,目前在此区域基金仓位已经回落到比上两次更低水平,这一信号有助于作出大盘进入合理买入区域的判断。
但是,现在是要分辩出一个已被混淆了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大盘蓝筹与小盘股,谁最有市场的话语权的问题,小盘股已经走了1年多的牛市,高度投机使得股价与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水平高高在上,获利盘和原始股解禁潮使得小盘股抛压指数步入极限,风险极大,现在很有可能大盘股在震荡筑底,而小盘股在震荡出货,任何强势股都将面临疯狂的补跌,所以这二者有可能走出错车的行情格局。
简单来讲,目前有些中小盘的强势股票不能碰,即使大盘企稳后,他们的强劲反弹也只会是一种假象,每一次的反弹都是他们出逃的机会,从概率论来讲,它们其补跌的风险目前远远超出获利的机会,而大盘蓝筹股走了大半年的大熊途,每一次的下跌都有大资金在进入,不少A+H股和港股倒挂,香港人都大呼国内招行股价的便宜,汇金也出手大行的再配股,国人为何还要继续恐慌呢?
刚看到一组数据,其中银行板块连续出现资金的净流入,根据行业的分类,在大多板块的资金呈现出净流出,而银行板块的净买入额位居资金净流入排行榜,在银行股中,除了中信银行外,深发展A,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几大行的资金净流入均在前列.值得注意的是,银行板块已连续出现的主力净买入,反映在股指2500点下方,大市值品种的估值已被逐渐认可。
当前市场投资价值已凸显在银行及符合新兴产业方向的蓝筹股之中,相当一部分股票和行业达到或接近历史估值低区,我们应采取相对较为积极的投资策略,充分把握市场已显现出来的大市值品种的投资机会,也没必要把后市看的过于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