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tycqycqy5听戤壁书
tycqycqy5听戤壁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91
  • 关注人气:1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篇评弹聊斋志异6集(音频专辑)01/17秦纪文

(2019-11-07 13:42:50)
秦纪文20岁师从李伯泉习《文武香球》,并与师拼档一年。其后即以单档说唱《再生缘》,渐享誉书坛。其他说唱的长篇尚有《啼笑因缘》、《范蠡与西施》、《红梅阁》、《情探》、《聊斋志异》等。1959年加入上海长征评弹团,曾与其长女秦香莲拼档。书艺说法平稳,说表细腻,善放噱,唱腔圆熟,自成一家。《再生缘》经数十年演出,经不断加工和再创作,在情节铺排、人物塑造、组织关子等方面,均颇具特色。其演出本于1981年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部分选回,如《洞房刺奸》、《母女相会》曾刊载于1962年《评弹丛刊》第4集。
秦纪文因病于2003年7月19日逝世,享年93岁。18岁起从艺的秦纪文以一部长篇《再生缘》(又名《孟丽君》)走红苏浙沪书坛。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率长征评弹团赴北京、天津、武汉等地巡回演出,受到叶圣陶等文坛前辈的赞赏。他的这部作品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后播出,深受听众欢迎,还出版了评弹演唱本。
-------------------
  秦文莲 是弹词名家秦纪文幼女,自小随父学艺,弹唱家传的长篇弹词《再生缘》。该书系秦纪文与其师李伯泉最早改编演出,秦纪文倾毕生精力边说边改、三收三放,是其立足书坛和扬名立万的代表书目。此书也是秦家的“独门书”,只传女儿秦香莲(原长征评弹团演员,文革期间转业)、秦文莲。秦文莲说表细腻清晰,弹唱基本功扎实,凭着家传的这部《再生缘》,成为文革后风靡书坛、首屈一指的女单档
  1960年至1991年间,秦文莲在演出实践中结合时代,对该书继续整理加工和再创作,最终形成六十万字(三十回书目)的长篇弹词《孟丽君》手稿(上集《再生缘》、下集《华丽缘》)。
  自秦文莲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移居香港后,书坛上弹唱秦家《孟丽君》的只有她的学生李莲洁。这次向上海评弹团的传赠,是秦文莲对评弹的不解之缘,也是为了使这部优秀长篇书目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据悉,上海评弹团的姜啸博、解燕和陆嘉玮、朱琳两档优秀中青年演员,将分别继承此书的上集《再生缘》和下集《华丽缘》。
    2012年5月8日,上海评弹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捐赠仪式,评弹界老艺术家秦文莲女士就长篇弹词《孟丽君——再生缘》、《孟丽君——华丽缘》和上海评弹团签署了传赠协议;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向老艺术家秦文莲颁发了艺术指导老师聘书。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朱光、上海评弹团的老中青三代演员以及关心和喜爱评弹艺术的各界人士出席了此次的书目手稿传赠仪式。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评弹艺术,使得传统评弹书目代代相传,秦文莲女士作为评弹界前辈秦纪文先生创作的长篇弹词《再生缘》作品唯一继承人,将其通过演出实践整理、再创作的《孟丽君》——上集《再生缘》、下集《华丽缘》,及亲笔手稿六十万字(三十回书目)传赠于上海评弹团。秦文莲出生于评弹世家,自幼随父著名弹词演员秦纪文学艺,是评弹界优秀的弹词演员、女单档。她在艺术上善于继承、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编写创作出了不少优秀弹词作品。
----------------------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中篇评弹聊斋志异6集(音频专辑)01/17秦纪文

点击以下条目欣赏秦纪文中篇评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