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弹词流派唱腔大典 徐调(CD 音频专辑)01/06 徐云志

(2018-03-19 09:49:06)
徐云志 一代弹词宗师、“徐调”创始人、苏州弹词前辈名家。
(1901-1978)原名徐燮贤,小名荣生,艺名徐韵芝,19岁时改名“云志”,意有“凌云壮志”之意。苏州人,14岁从夏莲生学艺,16岁登台演唱。他早期学唱〔俞调〕、〔小阳调〕,后从民间小调、戏曲音乐中吸收素材,博采众长。他音域宽广,音色明亮,采用真假嗓结合的唱法,创出了“长腔”、“短腔”、“长短腔”、“长长腔”、“变腔”、“新腔”等9种唱腔,丰富了苏州评弹唱腔的表现力。形成了唱腔委婉、节奏舒缓的“徐调”,人称“糯米腔”、“迷魂腔”。他的看家书为《三笑》。
幼时家贫,出生在大太平巷,7岁入私塾,11岁迁居曹胡徐巷棉花弄,这一带为丝织工人的集居区,从小随工人习唱小调、小曲。
14岁投师夏莲生学弹词《三笑》,两年后离师登台单档演出于江浙一带。(16岁第一次在唯亭泰兴园书场登台演出[1]  
20世纪20年代初,他凭借嗓音好、音域宽的条件,在弹词唱腔体系的框架内,广泛吸收了民间山歌,小调,京剧露兰春唱腔,小贩叫卖声,道士通疏,寺庙诵经等音乐素材,创造了圆润软糯、婉转动听的新腔,并在演出中逐步受到听众欢迎,世称“徐调”,为现代苏州弹词的主要流派唱腔之一。22岁参加光裕社举行的会书时,一回《点秋香》,一曲“徐调”,哄动评弹界,从此名传书坛成为响档。
民国十五年(1926年)正月二十四日光裕社出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下半年,在苏州收严雪亭为开山门大徒弟。
1933年7月,百代唱片公司为其录制了弹词开篇《狸猫换太子》(注:《狸猫换太子》为系列开篇,共有十支开篇,由徐云志的好友顾坤甫专门为其创作,徐云志对其中的第七段《寇宫人》唱的最为满意,所以在百代公司录音时唱的便是这段,出版时仍定名《狸猫换太子》。同时出版的还有《三笑-兄妹相会》和《三笑-周美人上堂楼》。)一经出版,红透江南,风靡上海,这张唱片也与京剧名家周信芳先生的《打严嵩》一起成为了当时最为畅销的两张唱片。“徐调”是流传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弹词流派唱腔之一。1943年1月20日,上海市评话和弹词研究会出版由徐云志和王行正编辑的弹词开篇集《云行集》。
“徐调”的创始也为其它剧种和之后出现的弹词流派唱腔提供了借鉴的基础!
弹词艺术家徐丽仙在其“丽调”的创造过程中就吸收了“徐调”的运腔技巧。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曾在谈艺时讲到:“到了四十年代,越剧唱腔已从〔四工腔〕时期发展到【尺调腔】时期。【尺调腔】在音乐上发展了,唱腔的音域丰富了,起伏也大了。戏中往往有大段抒发感情的唱腔,原来的曲调不足以表达人物复杂的感情,我就向京剧艺术家程砚秋和评弹老前辈徐云志学习。我对程派唱腔入了迷,于是就学着用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高高低低的唱起来。但我开始唱时高音太尖,低音太粗,高低不匀。后来,我又学习徐云志的唱腔。他的唱腔人称“迷魂调”,听起来字断音不断,非常含蓄深情。那时候,我演完夜场回到家里,天天在收音机旁听徐云志先生的唱。久而久之,我把他的润腔方法学过来了。譬如,我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中唱的一句“白发老母指望谁”就是学习、借鉴了徐云志先生的润腔方法。”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也曾吸收过“徐调”的运腔技巧!
  徐老成名后长期在上海演出。说书风格鲜明,所起祝枝山、大踱,二刁等用色形象生动,令人捧腹,大腊梅、小石榴等脚色逼真传神逗人发笑;说表轻松活泼,幽默风趣,且常脸带微笑,犹如谈家常,给人以亲切感。
“徐调”唱腔用钢丝弦伴奏(因为徐调的定音较高,所以徐云志首创把三弦上的老弦改铜丝弦,又因铜丝弦易断,不久便改钢丝弦,以增加其荡音,是徐调的特色之一),演唱时真假嗓并用,清脆悦耳,徐缓悠扬,拖腔委婉起伏,别具韵味,被人们称为“糯米腔”。
留世的作品有长篇弹词《三笑》53回龙庭书(与王鹰1962年录于上海大华书场) 。
----------------
在评弹界,任何一种流派总有发生的源头。然而,徐云志的艺术实践似乎打破了这个规律,他独创的徐调横空出世,异峰突起。从既有的弹词腔系中,无论马、俞、陈亦或书调中都找不到徐调的师承。这是一次天才的创造,一次成功的冒险,一次大胆的闯入。徐调的难能在于它是全新的,徐调的可贵在于它是评弹的。在弹词音乐史上,徐调是空前的,多半还是绝后的——徐云志的身后,恐怕再无第二人能有徐云志式的创举,即全凭一己之力“凭空”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弹词曲调。
苏州弹词源远流长的传承中,徐调无疑是一个异数,于是,很长一段时日里,它都面临一个认同问题。它是一种弹词曲调吗?苏州弹词能否如此吟唱,即唱得有如民间小调,乡曲渔歌?苏州弹词差不多已然构建起自己的一切音乐要素,既能叙事,也能抒情,既能咏言,也能言志,似乎再也不缺什么了。若说发展,只应是在此基础上的修补删减。总之,万变不离其宗——你得让人一听就听出你唱的是弹词,因为你是从这棵大树上生出的枝桠,你的歌唱必须蕴含这棵大树的所有遗传信息。忠实的弹词听众从未听到过这般怪怪的、与马、俞、陈仿佛浑不搭界的腔调。然而,怪则怪哉,这调子终究是优美的。徐云志天生一条殊属难得的男声金嗓子,尤其是高音区音色明亮,悠扬,宛如珠落玉盘,圆润饱满。用这样的歌喉唱马调显然难以凸现优势,而单唱俞调又不能充分再现长篇中各种角色、特别是男性角色。俞调从来是缠绵的、阴柔的、女性化的(经杨振雄、周云瑞革新后,俞调才有了刚性层色)。优异的秉赋以及长篇演出的需要,促成了徐云志的大胆创造。他必须拥有、也完全有能力拥有一种新腔,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所长、又比之俞调更具表现力的调式。
徐调强大的表现力源自自觉采撷叫卖吆喝、山歌俚曲等民间音乐元素。徐调的所谓“怪”盖因它的“野”:它从民间获取的养料比传统的更多。它将一股野味带进弹词唱腔,同样别开生面,生意盎然。它为业已程式化了的弹词音乐注入新的元素,新的活力。当徐调问世,并发展成三转九曲的“糯米腔”,当徐调的九种唱法足以满足整部长篇的需要,《三笑》这部书就仅仅属于他的了。除了徐云志和他的徐调,再没有哪种调式、何种风格更加适合通篇洋溢喜剧色彩的这部长剧。由于徐的存在,曾以《三笑》闻名的刘天韵、曾经以《三笑》出科的徐云志的高足严雪亭,只得与《三笑》揖别。的确,他们面前横亘着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徐云志。
按照徐云志老先生的说法,徐调一共有九种基本唱腔:短腔、低音短腔、高音短腔、长腔、短长腔、长长腔、高音长长腔、变腔、新腔。这九种基本唱腔再怎么千变万化始终是以抒情为主体。九种唱腔中的前七种唱腔在我们平时听到的徐调开篇里面都能够找到。变腔是徐老为祝枝山特地设计的一种唱腔,因为在徐老之前或者和徐老同时代的艺术家说三笑,对于祝枝山这个角色基本是唱陈调的,但是徐老认为,陈调主要表演的是老年角色,祝枝山正当壮年,用陈调表现他的形象不合适,更何况祝枝山在说好鬼话以后马上接唱陈调,总觉得不舒服,所以徐老就为祝枝山特意设计了一种腔,徐老称它为变腔。变腔运用祝枝山沙哑的嗓音,但在旋律上还是保持了徐调的特色。在《文祝参相》中,祝枝山有这么几句:“我说华家相府住龙庭,华字中间有四个人。叫有福之人人服侍,你这种无福之人只好服侍人。”徐老这几句唱便是“徐调-变腔”。
新腔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快徐调,新腔脱胎于短腔,根据徐老自己所说,它保持着徐调的基本旋律,但节奏明快,没有长腔,不用小腔和装饰音。它使徐调成为了一种刚柔兼备的唱腔,增强了徐调的表现力。新腔不但能表现古代人物复杂的感情,也能表现现代新人的多种性格。
徐调的定音比一般弹词流派唱腔的男声定音要高出三到四度,采用真假嗓结合的发声方法且真假嗓转换无明显界限。徐老生前所说,在演唱的徐调的过程中真假嗓的配比是9:1左右,所以学唱徐调者一定要有一副好嗓子,现在有些人唱到徐调就全部是假嗓,这是完全错误的唱法,必须要抵制和反对!徐调的定音一般是根据外弦5来定音为#C-#D,相当于女声定音。演唱的音域在中音区的2至高音区的3之间。徐老所演唱的《狸猫换太子》(定音#C)中,常常出现高音的3,通过音阶图可以看到已经达到了B的高度。在评弹界男声演唱中能轻松自然地达到这一音阶,是比较少见的。徐老那嘹亮的嗓音,演唱到六十多岁还久盛不衰,实在是很难得的!我国著名的音乐家郑律成先生在听了徐老的演唱以后,跟着徐老跑了好几个码头,就是为了研究徐老演唱徐调的发声方法。后来他如发现新大陆那样感到惊讶,十分钦佩,他说徐老是正确运用科学发声方法的典范!是位年老的“男高音歌唱家”,这充分显示出了徐老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深厚功底!

点击以下图片欣赏
弹词流派唱腔大典 <wbr>徐调(CD <wbr>音频专辑)01/06 <wbr>徐云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