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篇评弹人强马壮二部共8回

(2015-09-18 08:55:34)
标签:

娱乐

    中篇评弹形成的原因  据《评弹文化词典·中篇书目》所述:“中篇形式适应了建国后评弹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并符合许多希望一次听完一部书目的听众的要求,因此得到迅速发展,……”。中篇评弹所以会在50年代初形成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有二:一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二能让听众“一次听完一部书目”,迎合了听众的欣赏要求。也就是说,中篇评弹适应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市场需求,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中篇评弹《人强马壮》,1961年上海人民评弹创作,目前留下了2套非常完整的演出录音实况。这是两个不同年份的录音。第一个版本是1964年的,演员是蒋月泉、苏似荫、江文兰、余红仙、杨德麟、徐雪花。第二个版本是1965年的,演员是张鸿声、严雪亭、华士亭、张振华、薛惠君、陆雁华。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演员无一雷同,而每一个版本中都是老中轻结合,互相搭配,互相帮衬,二个版本都精彩,难以取舍。

----------------------------

谈中篇评弹(一) 习习的博客   2011-12-26 

    对长篇弹词来说,各家各说是个惯例。譬如《玉蜻蜓》一部,传承百年,有重说表,有擅弹唱,还有以情节取胜。听蒋月泉、俞筱云、金月庵的书,绝对是三种不同的滋味。盖因各人禀赋与喜好不同,而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能展现艺术风貌的。

    长篇如此,中篇评弹也是这样。虽然由于脚本、角色、对白等相对固定,但是从来就不存在完全复制的艺术。哪怕是同样的脚本,通过每个人不同角度的理解并释放出来,带给听众的感觉也是不尽相同的。就算是同样一句话,放到不同演员嘴里说出来,意味都会不同。

    在所有的中篇评弹中,基本不会存在一套班子演员演出到底的状况。每一个中篇在排练的时候,都会分出同一个角色的A角、B角并共同排练,吃透脚本,达到能够上台演出的水准。这样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同时到不同演出地点演出,扩大听众面;之二是,万一有突发状况,可以有演员及时顶替上,虽然不一定可以达到原来演员的水平,但起码是可以维持住。而听众也因为对于不同演员的偏好程度,又加上新鲜感的作用,对于这样计划中或计划外的安排非但不会排斥还望望喜闻乐见。

    从目前留下的录音资料看,这样的情况是广泛存在的。比如中篇评弹《人强马壮》,目前就留下了2套非常完整的演出录音实况。这是两个不同年份的录音。第一个版本是1964年的,演员是蒋月泉、苏似荫、江文兰、余红仙、杨德麟、徐雪花。第二个版本是1965年的,演员是张鸿声、严雪亭、华士亭、张振华、薛惠君、陆雁华。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演员无一雷同,而每一个版本中都是老中轻结合,互相搭配,互相帮衬,很有意思。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欣赏1964年的那个录音,但是1965年的那个也很不错,让人倒是有点难以取舍了。

    除了这个中篇以外,其他的录音资料也不少。比如《老地保》这个中篇,留下的录音也有两套。但是这个中篇录音的水准却是一边倒,刘天韵、严雪亭、苏似荫、周云瑞、张如君的这个版本明显比另一个水准高。特别是第一回,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刘天韵和苏似荫天衣无缝的配合,听后难忘,只感觉过瘾。刘天韵这种上手,拿得高、抛得远,容易出彩,要找到称心的下手是很不容易的。而苏似荫本事“硬扎”,实在难得,不管你刘天韵怎么变化,他照样把你帮衬得舒服妥帖。说白了,就是只有悬殊不大,才能够擦得出火花。

    当然,也有比较令人遐想却无法听到的中篇评弹,那就是《罗汉钱》。现在留下的录音资料比较完整的只有一个版本,演员有苏似荫、徐丽仙、江文兰、沈伟辰、徐林达等。但是还留下了一些选曲录音,比如张鉴庭唱的“张木匠自叹”,严雪亭唱的“看灯”,朱慧珍唱的“如今有了婚姻法”等。可见这些演员都说过这个中篇。据说张鉴庭唱的时候,现场效果非常之好,只因为他和剧中人同姓张。而这种微妙的趣味往往最能激发听客的兴趣,撩拨大家的兴奋点。可惜完整的版本没有留存下来。

    演员是书目的灵魂,是书目再现的载体。再好的书目没有演员的演绎,也始终只能停留在纸上而不能成为口头文学艺术作品。而这样丰富多彩的多演员、多版本的演出框架,也只有在评弹最高峰的时候才能够组织起来。没有人,说什么都是枉空。

 ========================================================

点击以下图片欣赏 中篇评弹 人强马壮a(1964) 

01得马 苏似荫 杨德麟 余红仙
02养马 蒋月泉 余红仙 徐雪花
03失马 蒋月泉 江文兰
04保马 苏似荫 江文兰 杨德麟

 

中篇评弹人强马壮二部共8回

======================================


点击以下图片欣赏 中篇评弹 人强马壮b(1965)

01得马 张振华 张鸿声 薛惠君
02养马 华士亭 严雪亭 陆雁华
03失马  华士亭 陆雁华
04保马 严雪亭 张鸿声 薛惠君

 

中篇评弹人强马壮二部共8回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