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篇评弹三约牡丹亭四部共12回

(2015-07-31 08:40:59)
标签:

文化

中篇弹词《三约牡丹亭》是长篇弹词《三笑》一则。
《三笑》故事简介:
   唐伯虎在苏州山塘寺游玩时,遇到无锡华太师的夫人前来进香。华夫人四个贴身丫环中的秋香,姿色艳丽,唐伯虎一见钟情。进香完毕,秋香随华夫人登船返回,唐伯虎也连忙乘小舟追赶。途中曾得秋香三笑,伯虎更是如醉如痴,以为秋香已钟情于自己,只是苦于无法接近秋香。最后终于想出一计,自己卖身进华府为书童,逐渐赢得华府器重,后又设计,终于与秋香结成良缘

   事实上三笑故事的雏型早就产生了。赵景深在《文学》1936年7月卷1期刊登的《三笑姻缘的演变》一文中就说:起源是元代乔吉的戏曲《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明人叶宪祖的杂剧《碧莲绣符》也与此十分相近。笔记中记载类似的故事则有姚旅的《露书》,记载吴江人陈玄超娶秋香;王同轨《耳谈》里说是江阴吉道人娶了秋香。而敷衍成为唐伯虎故事的,始见于朱季美的笔记《桐下听然》。全文才百馀字,抄录如下:
   华学士鸿山曦舟吴门,见邻舟一人,独设酒一壶,斟以巨觥,科头,向之极骂,既而奋袂举觥,作欲吸之状,辄攒眉置之,
狂叫拍案,因中酒,欲饮不能故也。鸿山注目良久,曰:"此定名士"。询之,乃唐解元子畏,喜甚,肃衣冠过谒,子畏科头相对,谈谑方洽,学士浮白属之,不觉尽一觞,因大笑,极欢。日暮,复大醉矣。当谈笑之际,华家小姬隔帘窥之而笑。子畏作《娇女篇》贻鸿山,鸿山作《中酒歌》答之。
   有人将《娇女篇》疑即《唐伯虎全集》中的《娇女赋》,其实并不相涉。《桐下听然》第一次将唐伯虎和华鸿山及小姬扯在
一起,虽与婚姻无涉,但隔帘窥笑已属有缘了。之后《蕉窗杂录》和《泾林杂记》的叙述则更进一步,索性编成了有头有尾的故事。尤以《泾林杂记》为最,全文千馀字,被收入了詹詹外史编的《情史类略》。近人都认为这个詹詹外史就是冯梦龙,因此《警世通言》卷二十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是以《泾林杂记》为本也就很自然了。因为这篇小说里,唐伯虎卖身为奴做伴读书僮,取得欢心点秋香,最后载美回苏的基本情节,均已具备,从此以后,各种地方戏、曲艺,到了近代又加上电影,再添油加醋,特别是将一笑改为三笑,纷纷移植,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

(点击以下栏目欣赏各种版本)

 中篇评弹三约牡丹亭四部共12回

=================================     

   中篇评弹三约牡丹亭四部共12回
 =============================      

       中篇评弹三约牡丹亭四部共12回
    =============================
视频
    中篇评弹三约牡丹亭四部共12回 
   =============================

 中篇评弹三约牡丹亭四部共12回

                  

点击此处打开《三笑》及与其相关书目汇总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