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倩徐文萍夫妻档》及与其相关书目汇总链接

张文倩(1933—2010)
徐文萍(1934—2010)
------------------------------
我的胞兄张文倩,今年8月13日因病逝上海,享年78岁。听到噩耗,悲痛万分。兄是上海市新长征评弹团演员,因家庭贫困,15岁随伯父张汉文学艺,后拜著名弹词名家祝逸亭为师,与师妹徐文萍拼档说长篇弹词《三笑》,后成为夫妻档,60年代成为沪上有名的“小双档”。
年轻时代,张文倩对艺术的追求,专研,有口皆碑。每天清晨起来吊嗓子、学三弦,长年累月,从不间断,为了塑造《三笑》中的人物形象,夫妻俩不断摸索,从形似、音似方面创作出书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特征。兄嫂俩先后演出过《三笑》、《四进士》、《杜十娘》、《情探》等多部长篇书目。《三笑》中的祝枝山、王老虎等角色,他演来得心应手,人物特征演得入木三分,“说、噱、弹、唱、演”驾轻就熟。不少老听众称之为“活的祝枝山”,把祝枝山演绝了。
他们在继承老师的《三笑》传统书基础上,还创作了长篇弹词《粉庄楼》、开篇《开花结果》、《张氏开篇》,受到广大听众喜爱。不管演出哪部书,都能刻划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并采用徐调、严调、夏调、蒋调、张调、沈调、陈调等多种曲调,唱出角色中不同人物的情感和特点,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1962年张文倩,徐文萍随团赴北京汇报演出,受到了周恩来总理,陈云老首长的亲切接见。嫂嫂徐文萍擅长祁调,受到了陈云老首长的赞赏,亲自为她书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赠。
1963年,我嫂嫂因病瘫痪在床不能演出。我兄一面照顾妻子,一面坚持演出,被团里评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演员。胞兄热爱评弹事业,热爱家庭,对卧床不起的妻子,几十年如一日尽心照料,无怨无悔,他们的家庭也多次被街道评为“五好模范家庭”。
我十六岁时,跟兄嫂学唱评弹,生活吃住全部由兄嫂负责。胞兄对我学艺要求严格,每天清晨五点必须开始吊嗓、练琵琶,白天听兄嫂说书,晚上要我“回书”。在兄嫂的严格教学下,考进了镇江市评弹团,成为一名青年演员,与梅占魁老师拼双档演出长篇弹词《四进士》,现代长篇《野火春风斗古城》,由于文化大革命才转业。
几十年来,胞兄张文倩对我培养教诲,我永远不会忘记。值此搁笔时,又传来噩耗嫂子徐文萍9月11日因病逝世,享年77岁。
敬爱的哥哥、嫂嫂,我将永远怀念您们!
-----------------------------
今年66岁的张文玉,从小喜爱评弹,幼年就能弹弹唱唱,她的兄嫂张文倩、徐文萍都是评弹界的著名演员,都是书坛响档祝逸亭的得意弟子,张文倩虽是兄长,也是张文玉的老师,她的弹唱、说表都得到评弹艺术的真传。1960年起,张文玉在兄嫂带领下拼三档,在苏沪各地说书跑码头演出《三笑》后段中的杭州书。1963年,经著名评弹艺人徐伯菁的推荐介绍,她考取了镇江市评弹团,从事评弹事业,曾和梅占魁拼女双档,演唱传统长篇弹词《四进士》,现代长篇弹词《野火春风斗古城》。1966年文革开始,镇江市评弹团解散,张文玉离团转业。
文革结束后的数十年,由于张文玉爱好评弹,依然怀抱琵琶,活跃在评弹票房和评弹沙龙演唱。她天生有副好嗓子,喜唱“丽调”中的《情探》、《新木兰辞》、《黛玉焚稿》、《罗汉钱》等选曲、开篇。她还擅唱“王月香调”的《鸳鸯枕上话衷肠》、《三斩杨虎》、《我的名字叫解放军》等名曲,在评弹票界中很有影响。
那天她演出的《堂楼相会》,这回书又称《周文宾上堂楼》,也是兄长张文倩所传承的。她好长时间没有演出了,这次又是单档弹唱,能胜任吗?熟悉她的人,很为她耽心。那知这天小落回休息时,受到广大听众的普遍好评。
这回书说唱的是祝枝山扮乡下老老,周文宾扮乡下娘娘,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上街看灯,碰到兵部公子王天豹(王老虎)强抢民女,把乔装改扮的周文宾抢入府中,把这位“乡下娘娘”送上堂楼,同兵部千金王月仙在外房会面,诗情画意,吟诗答对,谈到深夜二更过后,才子周文宾堂楼露出真情而结束。
这回书,张文玉的说表非常动听,有情有意,人物鲜明,虽是单档演出,那天她带了三弦,还带来琵琶,两个小时的演出,根据书情和人物先后用丽调、夏调、香香调、徐调、快蒋调演唱。在表达王月仙的一段唱,张文玉用“香香调”唱“此刻千金脸泛红,兄长作事奴恨满胸,枉为兵部佳公子,全不想在书房中用苦功……”,二十多句高弹响唱,节奏明快,感情奔放,获得全场观众掌声阵阵。
编号
00.张文倩徐文萍选回选曲视频专辑
01.王老虎抢亲 (视频专辑) 01/20
张文倩骆文莲
03.王老虎抢亲 (音频专辑) 01/20
张文倩骆文莲
04.三笑(音频专辑)01/32
05.三笑·大闹明伦堂
06.三笑·王老虎抢亲
07.中篇评弹
08.中篇评弹
09.中篇评弹
10.中篇评弹
11.中篇评弹
12.弹词开篇
13.弹词开篇
15.弹词开篇
16.徐文萍回忆
01.张文倩老师
03.张文倩学生 张文玉(胞妹) 张蝶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