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扶庶,又名孙武书,无锡市评弹团主要演员,出生于1944年9月,毕业于江苏戏曲学院评弹班,师从王文稼。
孙扶庶,无锡市评弹团主要演员,出生于1944年9月,毕业于江苏戏曲学院评弹班,师从王文稼。演出的长篇书目有《四进士》、《李师师》、《四香缘》、《毛龙出京》、《双玉麒麟》、《宝玉夜探》等。主要弟子有吴伟东等。
潘瑛(1946—),弹词女演员。江苏苏州人。1961年考入苏州市评弹学校,师从余韵霖,1963年毕业后加入常州市评弹团,后长期与无锡市评弹团孙武书拼档演出长篇《四香缘》、《双玉麒麟》等。1989年拜余红仙为师,曾在常州举办过“潘瑛评弹专场演出”,得到同行和听众的好评。说表口齿清楚,语音刚劲有力;起脚色表演恰当,起泼辣旦更具特色。弹唱有一定功底,能唱多种流派唱腔。
--------------------------------
由徐海燕想到了潘瑛 2011-11-02 叶毅
今天听了上海评弹团的徐海燕单档弹唱的《毛龙出京》之《船访》的一折,一个多小时自弹自唱自说自话,如果不是潘瑛调教出来的,估计难以有这样的说表功夫。当年孙扶庶和潘瑛这档跨团体的双档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上手孙扶庶的唱功,作为相应于上手的唱,下手的潘瑛却有一般的下手都没有的过硬的说噱能力,当然,潘瑛的唱也是比较有阳刚之气的,喜欢的流派是(朱雪「琴调」)。五年前的2006年岁尾,潘瑛在很年轻的年龄上结束了十年的病榻生涯成仙而去,这也是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名利和浮华都是假的,活着的时候没有病痛和牢狱之灾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 - 这是杨仁麟的学生徐绿霞的有感而发之言。
不知道徐海燕的这段《毛龙出京》的单档演出在什么时候录制的,我一般光顾听书写文章,不太注意节目的时代背景,徐海燕放单档应该在她和濮建东分手之后的事情吧,濮建东现在也是在码头上单档弹唱《白蛇》,可惜没有什么人去追随,所以尽管我比较喜欢他的弹唱,可惜听不到他最近的弹唱。濮建东承孙扶庶衣钵,也是凭好唱功赢得人们的赞扬,最近没有人提及他,是不是人们对他抛妻舍子的反感?
- -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比较喜欢唱功好的艺人的,不否认自己同时也喜欢听濮建东。
孙扶庶在和张碧华在苏州电视台合作录制的那部《毛龙出京》,其实在这之前和潘瑛已经在码头上磨练了多年。可惜潘瑛病榻辗转,最后的亮相也就是在九十年代中叶和吴君玉一起主持了周剑萍的艺术专场之后就病猫倒了再也没有起来过。潘瑛还有一对学生是苏州的吴伟东和毛瑾瑾,虽然后来他们改换门庭,不过却在码头上一直说潘瑛的书《双玉麒麟》。潘瑛说弹唱的书目都不是很出名的优秀传统书目,相对而言,要赢得书坛的一席地位和备受关注,所付出的努力自然比能够养人的书目要辛苦得多。不过潘瑛生前也是有一个败笔,就是在89年拜了余红仙为师,那个时候潘瑛的书已经相当不错了,根本没有必要向余红仙求艺,这里面含有的艺术成分一定少于势力成分,人都走了,也就不再提了。
爽朗的潘瑛和孙扶庶合作也是一种互补,当然我开始听潘瑛的书也不是从他们的长篇弹唱开始的,而是听常州评弹团的几个中篇的弹唱。常州评弹团过去在上海,往往都是几档长篇弹唱者在剪书之后拼成一个团队集中几天演出一个中篇,这种多快好省的作风也只有不能“吃皇粮”的地方集体所有制的团体才能做到,是一种无奈(上海评弹团可以集中精锐不顾收支搞创作演出),也是一份昔年的佳话。自然,在认识了邢双档的同时也知道了潘瑛这个人。潘瑛的阳刚和孙扶庶的阴柔形成的对比强烈尤引人注目,他们在很多场合效仿当年的“朱郭档”,阴错阳差,引起广泛瞩目,可惜孙扶庶和张碧华的合作就产生不了“孙潘档”当年的效果,记得太仓的评弹朋友在苏州电视台播完了“孙张档”的《毛龙出京》之后要我写评论,我回避了,因为不会有赞美之词的缘故。
幸好码头上还有人在继承潘瑛的说表风格,这一点值得逝去潘瑛欣慰,也谨以此篇纪念那些被人遗忘的弹词界的“准名家”。
本博客中有关《孙扶庶潘瑛双档》书目的汇总链接:
以下各部分内容相互或有交叉重复
编号
书名
01.毛龙出京(视频专辑)01/33
孙扶庶张碧华
02.弹词名家潘瑛专辑
03.名家名篇赏析 孙扶庶
04.双玉麒麟·惠山寻子 孙扶庶潘瑛
05.访谈25孙扶庶张碧华
06.中篇评弹音频集(六)13.河东钦差(1)
07.中篇评弹音频集(三)13.三请樊梨花(2)
08.中篇评弹音频集(一)13.秘密图纸(4)
09.中篇评弹音频集(三)4.三看御妹(2)
10.孙扶庶潘瑛选回专题专辑
相关名家(以下链接不全,将逐步增补)
01.孙扶庶老师 王文稼
02.潘瑛老师 余韵霖 (1) (2)
余红仙
03.孙扶庶潘瑛 学生 濮建东徐海燕 吴伟东毛瑾瑾
王智雄陈碧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