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隔代教育——让我欢喜让我忧

(2010-12-01 17:00:01)
标签:

隔代教育

响公主妈妈文

育儿

分类: 快乐其实很简单

题记:因为亲生经历,所以看到亲子博客中心的活动觉得有好多值得写写!

    跟现在的很多80后父母一样,我跟老公也是只负责生,孩子有婆婆负责养,婆婆成了宝宝的“现代父母”。

首先谈谈让我欢喜的地方。

第一:老人在照顾孩子方面更有经验

    初为人夫、人母心中的确是惊喜,可是惊喜之后剩下的就是惊慌!宝宝的出生,让我跟老公兴奋地夜不能眠,记得当时孩子不停地吐羊水,有时候甚至脸都憋得发青,可是婆婆抱过去几下就好。记得当时给孩子穿衣服,笨笨的我把孩子衣服上的绳子紧张的拽了下来,而且还没穿好,可是婆婆几下就穿好,小宝贝还很高兴。记得当时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常常半夜喊婆婆帮忙,于是乎婆婆干脆抱过去让小宝跟他睡,当然一直到现在还跟婆婆睡!因为婆婆有养育孩子的经验所以放心的把宝宝交给了婆婆!

 第二:老人的心态比年轻的爸妈平和的多

  升级为爸妈的年轻人,大多数正处在创业阶段,正在努力的打拼,在前进的过程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碰壁了有时候会把坏心情带回家,有一次在单位挨了批,心情很差,回到家宝宝喊一遍妈妈我答应一声,可是喊起来没头了,结果我冲着孩子嚷了两嗓子,老公当时就说我你疯了,吓到孩子了!我一看宝贝的眼神透着不安,我抱她也不让抱。

 相对于年轻人老人更容易与孩子玩到一起,爷爷奶奶的年龄也有一颗童心(老顽童),而且老人也不再有工作压力,有更加平和的心态与孩子一起玩耍嬉戏!容易与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宝宝经常像口香糖一样粘着奶奶!而且宝宝喊无数遍的奶奶,奶奶就会用不同的声音答应无数遍。所以说世上没有凭白无故的爱!如果奶奶对宝宝不好,宝宝也不会跟奶奶如此亲近!

     第三:老人给看孩子总比请保姆强百倍

     现在的确有托儿所,我也去托儿所看过,托儿所老师一个个穿着时髦的年轻小姑娘(估计自己没有做过父母),记得当时是寒冬,那天街上发生了车祸,老师抱着七个月左右的婴儿也不管天气冷不冷就上街了!如果换成孩子的爷爷奶奶绝对不会这样做!

    请回家的保姆,不能说各个都不好,但是家里有个保姆给你看孩子,上班的心情指定没有婆婆给看安稳,同事请的保姆,担心的事多着呢!保姆吃孩子的零食,保姆虐待孩子,当然最担心的是怕把孩子偷走,经常上着班潜回家瞧瞧!

  再就是不管是托儿所还是保姆,你都要每个月支付一定金额的MONEY给人家,婆婆就不用,经常给她买个衣服,礼物老人就高兴的合不拢嘴!其实就算你什么都不给老人买,他看孩子也比保姆仔细,上心。有句话:“隔辈亲”看着孙子孙女比儿子都稀罕,婆婆曾经放出豪言,说我生四胞胎,他自己也能看得了。

其次:说说我的忧

第一、   与老人的观点有时候不统一

   50后跟80后中间隔着近三十年,如果三年一个代沟,这期间的沟沟坎坎的确不少。其实婆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很多地方还是跟的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的!就算如此我们还是有些观点不统一。例如孩子打人吧,宝宝打了别的小朋友,奶奶不是让宝宝道歉而是带着孩子抓紧闪人,事后还会表扬宝宝干得好。对于这件事我说过很多次不要这样教,可是宝奶奶总是振振有词的说:“我儿子(本人老公)就让我管的太老实,所以我就让子涵出去打架”。

第二、   对孩子过分溺爱

   婆婆对孩子是言听计从,我觉得长此以往孩子会被宠坏!别的小朋友只要吃东西被宝宝看见了,奶奶就立马带到超市去买,因此我家一岁的宝宝领着我的手,经常奔超市。

   现在宝宝十四个月,会说话已经六个月了,八个月开始会说话,可是现在还不大胆自己走路,因为奶奶总是领着他走,怕她摔着。所以宝宝很小胆,我曾经试探过宝宝,把他自己放在沙发哪,他可以走一段,可是看到奶奶就不走了,很委屈的表情看着奶奶,宝奶奶就赶紧过去扶她。

   平时小家伙做错了事,只要奶奶在场,我批评她,就会对奶奶说:“嚷”,宝奶奶就赶紧说:“妈妈说你了吗?打她”

   真不知道长此下去,会培养出怎样的孩子!

第三、   老人带大的孩子与爸妈有隔阂,容易孤僻!

   孩子从小就跟着老人,爸妈经常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有对宝宝宠爱有佳,宝宝跟爷爷奶奶近是自然现象。

   可是有没有想过,爷爷奶奶会陪孩子走多少年。

   举个实例吧,同事的女儿是有姥姥一手带大的,姥姥去世后,孩子跟妈妈也不近,变得很孤僻,不喜欢接触家里人,不爱说话。现在出国留学,四年都没回过家了!

 

   最后:隔代教育是这个社会背景下的产物,而且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是无法被人左右的,所以作为新一代的年轻爸爸妈妈应当担当起相应的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成长。多多与老人沟通,一起用心铺垫孩子的成长道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