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金瓶梅》之受贿两则
(2022-03-31 10:25:37) 妙就妙在他第二个心理暗示,书中这般写道,何九一面又付道:”这两日倒要些银子搅缠,且落得用了,到其间再做理会便了“。瞬间他就找到了先用这些银子的借口,所谓”这两日倒要些银子搅缠“!一副心安理得的心理画面令人啧啧叹真。
西门庆作为清河县千户(公安局长),对关系故意杀人的命案,毫无法律畏惧,心里只有受贿价码是否合心,一旦行贿价码合心,方才出手。西门庆见苗青托王六儿行贿五十两银子时,笑道”这些东西儿,平白你要他做什么?稳定是个凌迟罪名,,供他有二千两银货在身上拿,,这些银子来做什么,?还不快送与他去!”。
此时西门庆完全一幅清官嘴脸,不要不要不要,拿走拿走拿走,实则暗语是,关系凌迟罪名的案子,二千两银子的标的,居然拿五十两银子来忽悠?滚一边去!
等苗青递上一千两银子后,西门庆见送礼数目合乎心意,才道,“你这件事情,我也还没好审问哩。那两个船家甚是攀你,你若出官,也有老大一个罪名。即是人说,我饶了你一死,此礼我若不受你的,你也不放心“。一张嘴,说不收礼是他,说收礼也是他。妙就妙在,居然受贿有理,因为”此礼我不受你的,你也不放心“。如团头何九一般,总有理由心安理得收下且用一用,至于今后,到时候再说。
《金瓶梅》笔笔如刀,对于明朝司法腐败洞察峻厉透彻,更对受贿者心态绘之如镜。明朝晚期,商业及消费文化泛滥,世风尚利,人情日伪,司法受贿泛滥,而且受贿之人皆能自圆其说,毫无障碍完成受贿心理闭环,至伪方毒深,晚明衰落故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