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盛极一时的秦腔茶园 缘何陷入窘境?

(2012-11-21 16:14:23)
标签:

杂谈

盛极一时的秦腔茶园 缘何陷入窘境?

2012-11-21    来源:宝鸡日报

http://s4/mw690/641d65c5xcefcf611d613&690缘何陷入窘境?" TITLE="盛极一时的秦腔茶园 缘何陷入窘境?" />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秦腔表演都要大场面,即使没有浓妆艳抹、彩袖飞舞,也得有一方宽阔的舞台,一套嘹亮的音响,以及一群踮足翘望的戏迷。但在秦腔茶园,秦腔表演却钟情小场面”——两三名演员清唱,七八个观众悠然欣赏,一曲将毕,即有鲜花送上,作为表演嘉奖。在这里,秦腔似乎变得斯文、优雅起来。

 

    六七年前,秦腔茶园非常红火,我市先后出现了七八家;时至今日,却仅剩两三家苦苦支撑,且都面临冷场、歇业甚至关门的窘境。何以至此?圈内人士讳莫如深。日前,记者辗转联系到其中一家秦腔茶园的老板达亚莉,她为记者讲述了经营秦腔茶园的苦衷……

 

     茶馆看戏?戏院喝茶? 鲜为人知的秦腔茶园

     秦腔茶园,既不是正式的戏院,也不是纯粹的茶馆,但却兼有这两者的特点。达亚莉的秦腔茶园,是我市规模较大的一家:敞亮的大厅里,桌椅沙发应有尽有;宽阔的舞台上,灯光音响一应俱全。达亚莉说,秦腔演出的时间不固定,若有戏迷预定看戏,茶园便会通知演员和乐队于约定的时间前来表演。观众不仅能惬意地看戏品茶,还能享受烟酒小吃等。但由于每场演出收费较高,茶园更像是少数戏迷的秦腔会所。

 

    秦腔茶园最早出现于甘肃兰州、白银等地,而后在西安发展形成一定规模,上世纪 90年代末传入宝鸡,截至目前,我市先后出现过十余家。秦腔茶园的老板多是秦腔爱好者,且在圈内有一定的号召力,茶园成立后,他们便联系演员和乐队表演,并告知有消费能力的戏迷前来观看。

 

    看戏要花钱,这是秦腔茶园与传统表演的最大不同。其实,在大城市里,买票看戏听相声早已被人们所接受,那么,在秦腔茶园里,看一场演出需要多少钱?不一定,少则七八百元,多则两三千元。达亚莉说,这要视演员的身价和节目的内容而定。茶园制定出标准,观众若觉得表演精彩,便会适当多给一些;若是不甚满意,也可酌情少给一些——当然,给得太少的话,面子上过不去,规矩上也讲不通。

 

    虽然没有明码标价,但常来秦腔茶园的戏迷都知道,要听好的戏,就要多花钱。于是便有戏迷不惜重金,点名要看名角表演,茶园也会积极联系,尽量满足双方需求。也有在乎价格的戏迷,老板先与其商定好费用,再以此为标准联系演员。

 

    常到秦腔茶园表演的演员,一般为改行的专业演员或优秀的业余演员,也有在职的专业演员应邀演出。根据行规,每场演出收入由演员和老板平分,而乐队、烟酒、茶点等费用,则由老板承担。

http://s3/mw690/641d65c5xcefcf433b312&690缘何陷入窘境?" TITLE="盛极一时的秦腔茶园 缘何陷入窘境?" />

 

 

 

    传承文化?亵渎艺术? 苦心经营却毁誉参半

 

    达亚莉本人也是一位秦腔演员。她说,秦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应当保护和传承。但当下大环境不景气,许多优秀的艺人被迫改行,使秦腔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而秦腔茶园的出现,唤回了曾经的艺人,让他们再登舞台,重操旧业,在一定程度上让秦腔得以继承和发展,这也是达亚莉等老板开办秦腔茶园的初衷。的确,在最初几年,秦腔茶园为演员们提供了一展才华的舞台。

 

    然而到后来,秦腔茶园却背上了庸俗市侩等恶名。 2005年和 2006年,是秦腔茶园最红火的时期,当时,秦腔茶园在西北五省遍地开花,兰州、白银、西安等起步早的城市已有十余家,宝鸡也有七八家之多。但茶园多了,问题也来了。

 

    早期的秦腔茶园,观众用现金嘉奖演员,后因此举有不雅之嫌,便改用红色被面代替。观众听到兴头上,就购买茶园提供的被面,搭在舞台或者演员肩上,行话叫做披红。在有些茶园,披红还演化成献花等形式,以显文明高雅。

 

    然而,在个别城市的秦腔茶园里,有的演员为了多披红,便想方设法地讨好观众,不但点烟敬酒,甚至还打情骂俏,为绝大多数戏迷所不齿。对秦腔茶园的这种乱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圈内人士说:我曾在外地见到过,女演员甜言蜜语,嗲声嗲气,对客人百般讨好,极尽谄媚,看上去完全不像个秦腔演员。

 

    虽然我市秦腔茶园的艺人们洁身自好、恪守艺德,但受到外地歪风的影响,很多戏迷改变了对秦腔茶园的看法。自2007年起,秦腔茶园风光不再,一家接一家地关门,至今,我市仅有两三家勉强维持经营。

 

    竭力自救?放任自流? 小众演出该何去何从?

 

    谈到经营,达亚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秦腔茶园平均每月演出 10场,平均每场收入 2000元,除去演员、乐队和其他成本,每个月的利润约有 5000元。这还是前两年的数字,近两年愿意花钱看戏的人不多了,连以前常来的观众都很少来了。达亚莉坦言,即使努力下调演出收费,秦腔茶园的生意仍每况愈下。前两年,戏迷主动联系我们;这两年,我们主动联系戏迷。逢年过节我们都会给戏迷打电话、发短信,在问候的同时,也请他们有空来照顾照顾生意。

 

    有朋友曾劝达亚莉干点别的,说她为了一场演出,又是请演员,又是找乐队,还要给客人供上烟酒茶点,好不容易落了点钱,还要拿去交房租,算算真是划不来,但达亚莉却不这样认为。她说:秦腔茶园是秦腔爱好者交流的一片天地,演员爱唱,观众爱听,我们作为中间人,也非常乐意为他们服务。虽然现在苦点累点,但是以后应该会好的。

 

    达亚莉的坚持是有根据的,在 2006年秦腔茶园全面兴盛之前,也曾出现过低谷。 2002年前后,我市最早的几家秦腔茶园,就因经营不善先后关门。直到 2005年,在周边城市的影响和带动下,新一批秦腔茶园才陆续出现。笼罩秦腔茶园的,不是末日阴影,而是寒冬。

 

     从圈内其他人的只言片语中,记者了解到,秦腔茶园还是得到了总体的认可。业内人士表示,秦腔原本就是群众自发的娱乐活动,所以秦腔茶园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业内不应因为个别不良现象而对这种演出形式全盘否定。应该看到,秦腔茶园在推动戏曲发展方面,有其积极的贡献。当然,秦腔茶园也需从自身做起,以优良的环境、周到的服务、低廉的价格和高水平的演员吸引更多秦腔爱好者关注和参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