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腔演员:十年方能正式登台 刚毕业月薪2000余元   本网专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团副团长穆小鹏

(2012-08-28 16:06:31)
标签:

杂谈



秦腔演员:十年方能正式登台 刚毕业月薪2000余元

本网专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团副团长穆小鹏

2012年08月28日13:16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梅花秦腔团 该团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于20089月在院第9期演员训练班的基础上新组建的演出团体,担负着秦腔艺术事业薪火传承的重任。该团现有演职员120余人,其中演员80余人,演奏员20余人,舞美及其它管理工作者10余人,艺术人员平均年龄20岁。他们在院演员训练班坐科学习6年,得到了严格的教育和规范的管理,奠定了厚实的戏曲基础,相继排出了本戏《铡美案》、《周仁回府》、《龙凤呈祥》以及《将相和》、《挑滑车》、《战金山》、《三岔口》、《一箭仇》、《连升店》、《杀四门》、《庵堂认母》、《杀惜》、《八大锤》、《伐子都》、《隔门贤》、《打镇台》、《三娘教子》、《挂画》等传统折子戏四十余个,一批青年优秀演员、演奏员也崭露头角。在完成中专学业后,该团成员又集体考入西安交大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接受大专学历文化教育。

 

人民网西安828日电(实习记者 孟洁)戏曲艺术对于演员各方面的要求特别的严苛,在选拔方面也是有很严格的要求,主要包括五官长相、嗓音条件、四肢的比例、身体的协调性、演员的表演潜能等,这些在初选时都需要严格把关,戏曲演员的基本功也有一套传统的程式化技艺来支撑,需要从小掌握“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技能才能熟练的用戏剧的手段去完成和塑造人物。

 

http://s7/middle/641d65c5xc84ef2e21e26&690刚毕业月薪2000余元   本网专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团副团长穆小鹏" TITLE="秦腔演员:十年方能正式登台 刚毕业月薪2000余元   本网专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团副团长穆小鹏" />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训 孟洁 摄

 

小梅花团十年招一期 一拨一拨的传承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团的副团长穆小鹏告诉记者,“我们的招生是面向社会自主招生的,完全是我们自己的老师在把关,但是像《秦之声》这些电视选拔出来的苗子,我们也关注。只是很多事情并不像大家期望的那样,很多小孩在小的时候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能力被消磨掉了。前几年就出现过很多这样的演员,他的外形和嗓音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生理上有这么一个过程,特别是嗓音条件要经历变声期,后来就不适合做这个了。我们研究院的传统是十年招一期,每期大概招100个人,80个演员和20个乐队,我们招来的学员一般是10-13岁,全部在研究院培训,大概5-6年就可以毕业了,毕业之后还要经过考核录取,具体方式是折子戏片段和基础功。要是嗓子不行了,但是表演还不错,就做群众演员。基本上100多人能选出80-90人。现在的小梅花团是研究院第九期演员训练班,因为秦腔这种戏曲形式培养一个演员的周期也特别的长,他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戏曲演员就必须这样一拨一拨的才能接住,咱们研究院就一直坚守着这个艺术规律。我们这里的戏曲演员大多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可能就是父辈喜欢,但是只要有这方面表演的天赋、嗓音、形体比例和协调性,我们培养起来会很方便,因为这些孩子的可塑性更强,当然梨园子弟也有,但是占得比例不是很大。”

需要十年成长期 刚毕业月薪2000余元

 

针对演员的培养方面,穆小鹏指出,“现在招进来的学生主要是由研究院的老师先带着,看孩子的领悟程度,可以的话就能登台。一个成熟的演员(悟性好也刻苦努力)大概需要十年左右的成长期,所以说秦腔算得上是戏剧艺术里面最艰苦最全面的戏剧种类,要求演员们必须掌握“四功五法”,另外嗓子要好,还要有武功表演,所以对演员的要求也是特别严格的。我们这里对学员的培训费也是挺高的,具体的没有算过,一场演出所要的花费是不等的,因为一些传统的剧目有传统服饰都可以借鉴上就不会花很多钱,但是要是移植一些新的剧目,它所需要的服装和道具就要重新制作,那费用就很大。我们这里属于事业单位,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大概学员刚毕业一个月就是2000多块钱再加上演出补贴。研究院现在的影响力和培养学生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就业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随着演员年龄的增长 有可能遭遇改行

 

谈到小梅花团演员的出路问题,穆小鹏说道,“现在小梅花团演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1-22岁之间,但是我们这个团会逐渐的越来越成熟,所有的演员都是一个团队,另外,我们也总结了很多的艺术规律,他们这一拨孩子的艺术水准和艺术素养都是这么整齐的,长期的合作演出也使他们的艺术感觉和艺术配合更加的默契,这种相互之间的默契是经过长期实践才形成的,如果分开了会影响整个表演的艺术质量,但是随着演员们年龄的增长,要是最后真的不适合了,我们也会考虑将他们分配到其他团里去或者改行。但是一般情况,分开的可能性不大。”

                           http://s14/middle/641d65c5xc84ef5be8cfd&690刚毕业月薪2000余元   本网专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团副团长穆小鹏" TITLE="秦腔演员:十年方能正式登台 刚毕业月薪2000余元   本网专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团副团长穆小鹏" />

                        小梅花团的演员在排练  孟洁  

 

团里女演员居多 但生旦净末丑缺一不可

 

戏曲表演最重要的是它表达上的完整性,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能在戏曲表演中更多的发现唱青衣的更多些,就此,穆小鹏解释到,“在戏曲表演中,‘生、旦、净、末、丑’这五个角色各个人物都必须要有,缺一不可,因为一个故事的完成需要这一行来支撑,丑角在这个戏剧故事里面起到的是调剂的作用,这样故事才会更加的丰满,但是唱青衣还是多,因为大面积的人物叙述还是需要青衣,目前我们团里还是女生居多。”

 

秉承传统戏  涉猎现代戏

 

《西京故事》的成功使得现代戏曲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表现出了秦腔这门古老戏曲正在与时代接轨,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碰撞。那么在戏曲的创新方面,小梅花团又是怎么做的?

 

据穆小鹏介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艺研中心就是专门写剧本的,但是小梅花团现在还没有接触现代戏,主要还是以演传统剧目为主。在剧目创新上,首要的还是继承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也要有创新发展的思路和眼光,由于很多传统剧目在几百年的传承过程中也有一些滞后的东西,随着人们审美不断的提升,小梅花团也会对一些传统剧目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例如在音乐、剧本、甚至是舞美上,但是首先是继承传统。“以后要是有了好的现代戏,我们肯定是要涉猎的,包括在传统戏的创作过程中也是利用我们团年轻人的优势,像青春版《杨门女将》《五女拜寿》《珍珠塔》等,不光把剧目的艺术思想完整的呈现出来,在编排的场景中也会有所调整,除了把故事情节表现出来,还很好看,这就考虑到了年轻观众的审美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