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桥“三绝”

(2017-05-11 16:11:51)
分类: 雨亭纪事

沙桥“三绝”

 

 

到了楚雄南华,说起沙桥“三绝”,记者脑袋里最先跳出的历史上三个响当当的人物。朋友笑着说不是。记者接着猜到三种本领超强的绝技,朋友大笑说不是……千猜万猜,没有猜到原来是三种非常有名的美食——臭豆腐、千张肉和泡菜鱼的人。

位于南华县城19公里的沙桥镇,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曾经是昆明通往滇西七州市的必经之道,也是通往滇西与东南亚地区的咽喉要冲。古时,沙桥镇史称“凤山镇”,有“八郡通衢”之称。元代叫沙桥堡,明朝叫沙桥驿,住兵丁七八十人,建有官厅、马店、商铺、烽火台,一年四季来往的马帮商贾络绎不绝,穿梭如织,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因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带来了东南西北不同地域的味觉需求,四面八方的饮食习惯在这里得以延续。这种对不同饮食文化的包容和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改进创新,慢慢形成了沙桥独特的饮食风味。

如今的沙桥,是川、黔、滇东通往滇西、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咽喉要道,320国道、楚大高速公路、广大铁路、南景公路从这里穿境而过。加上无污染的毛板桥中型水库造就了沙桥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孕育了沙桥秀美山川和丰富物产。便利的交通、宜人的气候和诱人的饮食,成就了沙桥从古至今都是商贾云集之地,享誉滇西的旱码头,以至以长期奔走滇西的人熟悉沙桥而未曾听说过南华。据统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沙桥小镇有八十余家餐馆,白天的沙桥车水马龙,夜晚的小镇灯火通明,一派繁华景象,被当地人誉为“小香港”。南来北往的客商汇集形成了沙桥独特的饮食文化,荟萃了川、黔、滇及东南亚的饮食口味。因而,人们依然喜欢在这里停留,吃上一顿特色佳肴,享受一次美味大餐。

沙桥第一绝为臭豆腐。豆腐用石膏浆点化,吃着有股浓浓的豆香味,煮沸后里面会出现很多疏松的小孔。腌制成油卤腐或油炸霉豆腐后,其特色是 “乳” 、“化”和“酥”,吃起来香味十分独特。当地潮湿的气候给豆腐发酵创造了优良条件,独特的烹饪技艺也让臭豆腐色香味俱全。端上饭桌的油炸臭豆腐霉而不臭,金黄的外表活像一个刚刚出炉的烤面包。用鼻子轻轻一闻,一股浓浓的豆香扑鼻而来。蘸上蘸水放入口中,外表酥脆,内部香嫩,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绝是千张肉。刚上桌的千张肉色泽鲜亮,清香中略透酸味,薄薄的肉片吃起来肥而不腻,在腌菜的熏蒸下显得酸甜可口,让人根本感觉不到猪肉的油腻。一碗千张肉,经过厨师精心烹制的二三十片五花肉,薄薄的,如一副扑克牌一般码得整整齐齐,反扣在一个盘子里。千张肉肥夹瘦,酸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是中国八大碗中的传统名菜之一。沙桥千张肉旧时不用红糖或白糖着色,而是涂抹当地产的一种土蜂蜜。

第三绝是泡菜鱼。是由当地腌制的泡菜与毛板桥水库鱼烹饪而成,鲜嫩味美。鱼肉鲜而不腥,嫩而不碎,鱼汤酸辣回甜。香气四溢,令人百吃不厌。沙桥的酸菜鱼过去做法极其简单,原料是一勺新鲜猪油,盐巴适量,待鱼煮涨后掏一把酸腌菜丢下去,汤汁白白的,味道美轮美奂,是女人们的至爱。当然,添加了芝麻、芫荽、辣子、味精、酱油等众多调味品。

在沙桥,无论煎炒烹炸,还是蒸煮炖熬,在注重美味的同时,还注意养生。人们除了品尝臭豆腐、千张肉、泡菜鱼这沙桥“三绝”外,还能吃到许多的特色美食,比如粉蒸肉、酸辣椒炒里脊肉、腌猪血等等。每一道香气浓郁,滋味鲜美的菜,吃后都能让人唇齿留香。民国年间,曾出任陕西省长、北洋政府代总理、辛亥革命先驱的李根源先生回腾冲路过沙桥,在此小憩时写了首七绝——

 

沙桥古驿乱山崦,

小憩征车打午尖。

嫩煮鱼羹餐豆饭,

香生馋口梦回甜。

 

 

2017511日于雨亭精舍


http://s11/mw690/001PFDbAzy7aZrwoh4u7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