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平盘龙寺: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明清寺院

(2016-07-17 11:47:17)
分类: 雨亭纪事

新平盘龙寺: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明清寺院

 

记者  饶平 文/图

 

在云南,一说起盘龙寺,世人皆知与昆明西山、宾川鸡足山共同被称为云南三大佛教圣地——晋宁盘龙寺,却鲜有人知历史上不仅晋宁有盘龙寺,新平县城西面后山还有盘龙寺,新化古州野林也有盘龙寺。

据说,三个寺的开创者都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法名为崇照的盘龙祖师段圭。段圭系剑川人,又名莲峰禅师,是大理国王段思平的后裔。大理国崇尚佛教,不论王公贵族、平民百姓,普遍信佛。段家先后有9位大理国王不恋王位而毅然投身空门。也许是受家族传统和社会风习影响的缘故,段圭从小就一心向佛,志在出家修行。传说中,他不仅在新平创建了盘龙寺,还在红塔区创建了灵照寺。

但是,而今的晋宁盘龙寺天下闻名,新平的盘龙寺则是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明清寺院。七月,记者回到故土新平,访乡里老人,查地方史志,看碑碣,观画图,读古诗,以此拨开历史迷雾的面纱,还原盘龙寺的真面目。

 

段氏子与古州盘龙寺和新平盘龙寺的传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陈振中老师记下了他听到的一个有关古州盘龙寺与新平盘龙寺的古老传说:新化州古名他郎甸,在州城后山密林中盖起了一座寺庙,名曰盘龙寺。那时候,南诏国佛学很兴盛,信佛的人很多。有一位名为段氏裔(又说段氏子)的高僧,顺着哀牢山而下,来到了新化州盘龙寺中说佛讲经,广收佛徒。一时间,哀牢山主峰周围山山坳坳、村村寨寨的不少土著人都来听段氏子讲经传教,烧香拜佛。从此,佛教,在新化民间扎下了深深的根。之后,他又到了晋宁盘龙寺,完成了他“普渡众生”的理念,圆寂在晋宁盘龙寺。后来,新平建县,新化裁州并入新平县,新平县城在三台山的怀抱中,以盘龙寺为名建盖了新的寺庙。新平盘龙寺也像新化盘龙寺一样,晨钟暮鼓天天敲,香烟缭绕苍树梢。众生到盘龙寺里去,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婚能够得到美满的婚姻,……都是因为他那一颗虔诚的心灵感动了佛祖,使之有求必应。

高僧段氏子最后圆寂在“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晋宁盘龙寺,使得三地的盘龙寺脉相通,缘相连,都贯穿了佛家教人崇善的理念。时至今天,古州新化的“斋人”,除了在盘龙寺吃斋念佛,新平县城内外的佛徒,除了在县城内佛堂,在龙泉公园念经颂佛外,每年阳春三月或金秋时节,都有三人一伙、五人一群的佛徒爬山涉水,骑马或坐滑竿或步行;乘客车、自驾车到晋宁盘龙寺顶礼膜拜大佛,焚香许愿。据说,好些人家是“有求必应”的。应愿以后,又到晋宁盘龙寺拜佛还愿。一来一往,新化——新平——晋宁,在过去的茶马古道上,在今天的柏油公路上,就有了割不断的香火渊源。

 

历史上的段氏子莲峰禅师段圭

 

从上面传说中,我们自然想到了盘龙祖师段圭。

据记载,段圭,法名崇照,又号莲峰,剑川治北建墩村(今斑洞河村)人。圭母早逝,在父亲严格教育下,精心造练,知识渊博。为人敦厚,笃守信义,和睦邻里,乐善好施。受段氏中段思荣等避位为僧的影响,立志出家修行,为弘扬佛教献身。段圭先于斑洞河村后山洞研颂佛经,孝顺老父,教化村人,村人无不敬重。元致和元年(1328) ,圭父病逝,丧葬毕,即告别乡人,投奔昆阳普照山普照寺, 拜云峰和尚为师,削发修行,云峰赐法名为崇照,自号莲峰。

崇照随云峰和尚虔诚修行,白天劳作,晚上钻研佛学理论;生活极为简朴,苦学勤修,深受云峰器重,称之“吾宗不坠,正在此子”。三年后,崇照告别云峰,转至和衲山万松寺(今澄江万松寺),设坛讲经。又三年,崇照到昆明云居山结茅修行,“坐不设席,食不兼昧”。周围群众见此,纷纷送来毯褥,供以盘餐,均被谢绝。远近闻风,对崇照愈加敬重。

元至正元年(1341) ,崇照到内地游学,遍迹大江南北,远至新疆、西藏一带,先后参谒过空庵和尚等19位高僧。空庵和尚持法严厉,一般弟子见其“指摘瑕疵,呵斥荒怠”,均畏严而退,然得到空庵大师真乘并佩其法印者,“惟大觉禅师崇照公焉。”

后来,莲峰禅师云游四方至玉溪,喜欢上了灵照山秀丽的景致,不愿离去,遂在灵照山用茅草盖了间庵堂修行。由于莲峰禅师能言善辩,戒律精严,受到玉溪百姓的欢迎,人们纷纷捐资,帮助莲峰禅师建成了灵照寺,莲峰禅师成为了灵照寺的开山之祖。莲峰禅师后来遍游滇中名山,广建梵刹,先后建成晋宁盘龙寺、昆明圆通寺、安宁觉照寺和昆明普照寺,最后圆寂于盘龙寺。故有诗云:“三照一圆通,证果在盘龙。”其中“三照”即玉溪的灵照寺、昆阳的普照寺、安宁的觉照寺,均为滇中名刹。

至正十八年(1358) ,滇宪监司(即云南行政长官)德弥实卜花向崇照大师执弟子 礼,“叩问心要钦受大戒,确请师住本郊之圆通寺”。全郡官民,敲锣打鼓,高举宝幢,列队迎接崇照至圆通寺住持。场面十分感人。

崇照住持圆通寺4载,遵照云峰、空庵二师意旨,欲将禅宗流播云南,随处结庵,即向滇西而行,经禄丰,在县之东山结庵讲经2载。循至大理,在苍山中和峰麓崇圣寺传授禅宗佛学。次年(1363)三月,平章政事段功偕品甸大王(即祥云县长官)宝花延请崇照住持祥云县水目山水目寺。崇照在水目寺住持年余(1364),五月二十三日,忽曰“吾昔在盘龙染微疾,将示灭,汝徒哭泣,愿留一纪,以张玄化,今其满矣。汝等生值未代,幻体危脆,宜以心地法门为首务,其余房舍资具仅足可也,不得贪欲填恚,断丧道心,吾亦从此逝矣。”并嘱其徒净庵住持水目寺,慧堂、智俾主持盘龙寺。交待完毕,遂从祥云返晋宁盘龙寺。

至正二十四年(1364)八月十八日,崇照声钟召集门徒,诫曰“吾圆寂后,勿行世俗礼。”立倡曰“三界与三途,何佛祖不游?不破则便有,既破则便无。老僧且吞吐 不下,门人不肯用心修。”写毕,“投笔坐化,颜貌如新”。

明洪武五年(1372) ,崇照弟子慧堂等按佛制葬礼,将崇照大师坐化之真身,奉于舍利塔中。舍利塔矗立于大盘龙庵(今大雄宝殿)后,并立“大盘龙庵大觉禅师宝云塔铭。”铭文由滇城玉案山遍觉禅寺沙门庆源撰写,晋宁名士何秋崖书刻。

由此可见,传说与历史出入很大。传说中却从来不说出具体的年代时间,所以传说仅是传说而已。但是,数百年来,真实的历史谁也说得清楚呢。因为,传说中往往会有历史的影子在里面。

众所周知,历史上禅宗传入云南是从元朝开始的。元时,新化名为他郎甸,即为松树多的地方。新化后面有一座后山至今叫六祖山,是以六祖大师慧能的名字命名的。可见,元时禅宗即传到了新化。而段圭是元朝人,他有可能真的顺哀牢山而下,来到了新化,并在此创建了盘龙寺。至于后来的新平盘龙寺(因为晚新化盘龙寺若干年),也可能是裁州并县后在当地另建的盘龙寺,不过是沿用了盘龙之名,与生于元代死于元末的段圭则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了。

 

新平盘龙寺的兴废

 

新平自万历十九年建县,距今亦有425年时间。《新平县志》(康熙五十一年版)记载:盘龙寺,在城西三里。盘龙寺由沙河村民小组山神庙起盘绕而上,路铺石级直连山门口。又据《新平盘龙寺碑记》记载,新平盘龙寺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85年,位于县城西北三里许。可以说,它是新化盘龙寺的延续,其建于明朝,兴于清朝。现今,仍有很多朝拜众生到晋宁拜佛后,再到新平龙泉寺烧回头香(以前是在盘龙寺烧回头香,因被毁而移往龙泉寺)。

据今年八十余岁的周祯老人所述,盘龙寺山门上有邑人书法家王彦澄书的一副楹联“石级有塵清风掃,山门无锁白云封”,旁边有凉风台,站在台上俯视全城书尽收眼低。沿石级而上有太白殿、睡佛殿,顺山腰再行数十步过石拱桥,桥头有龙王庙一间,转西过莲花池,池上建有亭桥一座,过桥向西北即到盘龙寺,寺大门上书“盘龙寺”三个大字,金光闪闪、耀眼夺目,殿上层楼有戏台,每年八月初一赶山会,由当地戏剧爱好者表演节目及弹奏古乐,悦耳动听,是日四方群众云集此地,热闹空前。再上至活佛殿,殿后壁有普陀岩,后接老君殿、雷祖殿,殿宇层次相映,造型各异,雷祖殿天井中种有老梅一棵,根大两围,铁干银枝,冬季开花,斗雪耐寒,干老中空、年岁不详。再向东而上有指云寺(观音殿),清幽雅致,天井内种有古柏苍松,奇花异草,供游人欣赏,四周有土墙,围绕后山,松柏苍天,百鸟争鸣,春夏之际,日暖风和,山青林茂,小溪长流,饮之殊感清凉,故游人相约来此游者颇多,或聚众于丛林之中饮酒赋诗,或爬山遥望饱览风光。

盘龙寺风景优美引人入胜,诚为新平县负有威名的游览风景之一,惜乎毁矣。记者采访周祯老人时,他翻出三十多年前请新平画家周良元凭记忆画下了《盘龙寺图》,让后人得以一窥盘龙寺真容。周老一生志在恢复新平三大寺庙——龙泉寺、花山大庙和盘龙寺。如今前两大寺庙早已建成。在老人的禅室,记者看到了“一生奔波路坎坷,荒山建园心也甜”的老人在他的大门上写着志在恢复重建盘龙寺的宏愿八个大字——风烛残年,梦想盘龙。

 

2016.7.17.于雨亭精舍


http://s5/mw690/001PFDbAzy73jPLJm8Qe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