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与创新
(2014-06-05 10:23:20)
标签:
佛学 |
分类: 雨亭随笔 |
师承与创新
玉溪师院美术学院一年一度的毕业作品展于近日成功举办。经过老师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水平都发挥得很好,作品刻画都很深入,从而引来社会各界人士的观摩和热评。
四年的青春,四年的学习,四年的积累,四年的努力,灌注在画面上,每一幅作品背后无不蕴藏着一颗敏感的艺术心灵,每一颗心灵无不借着这些作品表达着他们自己。艺术创作,让学子们超越现实局限,让他们在这番自由的天地里尽情地挥洒着梦想。
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新时代的元素与个人成长的印迹得到自然融合。在艺术表达、文化认同上,他们有着独立的判断。比如油画作品《铁网下的狰狞》,用写实的手法画了三只狂啸的大狗触到铁网的瞬间,有着很深的象征意义。还有《本命年》,画面上两具似是骷髅的支架让人一眼看不出是男是女,但是就在让人一愣眼的瞬间,从骷髅的衣帽看出哪一个是男的,哪一个是女。这种冷调的幽默让人对《本命年》有了不同的切身感受。他们用他们的作品透射出来的观点、思维方式和独到的价值观给人新颖和惊奇。
纵观上百幅作品,他们得到很好的师承。看他们的画风,就知道站在他们身后的老师是谁。师承是中华文明千百年来传承方式中重要的一种。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倘若求知路上遇到一位人师,那简直就是这个学子的大运气了。进入师门,拜师学艺,手摹心追,是人生难得的一种修炼。笔者认为,师承是同时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的,一个是表层的术,即绘画思技法和技巧;另一个是深层的道,即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
但是,从所展出的作品来看,多了师承,少了自我。这就要求弟子不只是学他、像他,还要有创新精神,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如白石老人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一语道破迷津。这句话,为正在孜孜以求的莘莘学子们的探究性学习,指明了一种成才的路径和可供参考的范式。因为,单纯的师承,哪怕是达到惟妙惟肖的境界,也不过是艺术的奴隶,难有“我法”,难于创新。因此,继承传统,还必须由“术”上升到“道”的境界。
当然,这对于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来,要求过高一点。正如他们自己所说,毕业展览不是一次结束,而是昭示着自己对艺术、对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是一次千里之行的扬帆起航。
他们,路更长,梦更长,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