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中有何事?

(2015-12-23 17:03:43)
标签:

家酿果酒

梨子酒

中秋酿酒冬至喝

分类: 风景厨房
山中有何事?

花栗鼠什么时候最忙碌?
是深秋橡果成熟的时候,橡果从高高的树冠驾着小降落伞噗噗地跌落在林间地上,花栗鼠就赶紧跑来跑去地收集,它会把橡果一个又一个塞进嘴巴下面像袋鼠袋子似的囊,一次性装上好几个橡果,才跑回在地洞里的家,就这样一趟又一趟地搬运许多橡果藏起来。等冰霜第一次封上大地的时候,花栗鼠的家也变成了满满当当的橡果仓库,然后——它——就可以舒心地等着冬眠了。
冬眠的花栗鼠大部分时间都在地底暖暖和和地睡觉,偶尔醒过来,从身边的橡果堆里刨几颗橡果吃了,伸个懒腰,又再舒舒服服地睡下去。
看着花栗鼠,我就觉得我们的山里生活也应该向它学习,夏采秋藏,冬天只管懒洋洋暖洋洋歇息享用。

中秋时节,是香格里拉乡下村里各种梨成熟的时候,朋友左一麻袋右一箱子地给我们送梨来,加起来约莫有二三十斤,吃也吃不完,不如拿来做一下梨子酒,我想。

用料是梨子+白糖+时间。
做得成不呢?试试再说。

梨和糖按4:1的比例放的。洗净所有容器和工具(竹簸箕、玻璃坛子、水果刀、切板),晒干。
梨也洗净晾干,切开去柄去核,一层梨一层糖放入容器。一共做了20斤梨,玻璃坛子不够用,又加了一个农夫山泉水桶。
山中有何事?

我们气温低,所以放在院子里能晒到太阳的地方,暖一点促进发酵,静置一天后,开始发酵了,瓶子里明显看到气泡。
山中有何事?

十天后,梨浮了起来。时不时用木棒把梨压下去。等它继续自然发酵,一个月后,用虹吸法把酒液抽到另外的干净瓶子里。剩下的糟用细纱布反复过滤后,也加进瓶子。开始第二次发酵,天冷了,所以这次把酒桶放到了炉火边以尽量达到22°的发酵温度。
山中有何事?
山中有何事?
山中有何事?

又等,期间每天拧开盖子放气,一个月后基本没有什么气体产生了。
正好昨日冬至,开来饮点。

怎么说呢,梨子酒低温饮,有琼浆玉液的感觉,清冽遥远的果香,像山崖上遥遥开了一枝腊梅花,酒精度高过啤酒,对于如今很少饮酒的我来说,还有点烈呢,酒香与果香缠绕,仿佛花香被寒冷的冰雪气味挟裹着,让你想闻又闻不着,不闻又飘过来一缕。

第一次学做的梨酒,遗憾在于二次发酵过程中开盖放气时间太长,以至于过多的氧气进去了,酒液过份氧化后颜色由本来的淡黄色变成了淡红色。颜色不好看。可惜!

冬至后把原酒再次过滤,然后放到室温约10°的阴凉处密封冷藏三个月再喝。
三个月——那时就春分了吧。若问:山中有何事?
我答:等酒度日。
山中有何事?


*** *** *** *** *** *** 想做梨酒的分割线*** *** *** *** *** *** 

网上总结+实际试验的家酿梨酒方法:

1、梨与糖按4:1的比例
2、梨洗净晾干,切开去柄去核。一层梨一层白糖,放入容器
3、装到发酵器容量的70%左右时,停止,盖上盖子,不要完全拧紧。发酵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果装的过满,会把酒汁溢出;盖子拧的过紧,可能会产生瓶子爆炸;另外发酵也需要微量氧气
4、发酵器放在阴凉通风处。大约会在12个小时以内启动发酵,表现为汁中有较多气泡产生
5、在发酵启动后,每天两次用木棒或筷子将梨压入酒液中,然后盖上盖
6、发酵一般需要在室温下发酵6~8天,如北京夏天需要6天左右,秋天需要8天左右,当发酵器中很少有气泡,并且基本上只剩下没有颜色的果子,品尝酒液基本没有甜味时,说明酒精发酵完成了。 我这里实际花了一个月时间
7、当酒精发酵完成后,首先利用虹吸法,将酒汁倒入二次发酵器,然后将剩下的糟用细纱布过滤,过滤后的酒液也混入二次发酵器中
8、此时的酒汁较为浑浊,颜色也不大好看,但喝起来已经是酒的味道了。在温度大于22度时,一般会产生第二次发酵,二次发酵主要是苹果酸-乳酸发酵,不再产生酒精
9、 二次发酵中会有少量洁白细腻的泡沫上升。两至三周后(我这里又是一个月),二次发酵基本完成,酒液变得清澈起来(但因没加澄清剂,不如买的酒清澈),采用虹吸法将酒液倒入其他容器,尽量装满,盖子拧死。这时的酒叫原酒,是完全意义上的酒了。将剩余的沉淀物(死酵母泥等)扔掉。 如果不是马上喝,可以在酒中添加一点没有杂味的高度白酒(如二锅头),放入冰箱存放起来。加白酒能起到提高酒精度的作用,延长保存时间,这样一般可以存放两年。但如果酿制的果酒质量很高,又有较高的酒精度(最高可达15度),不加白酒也可以经得住陈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