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哎香格里拉
哎香格里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82
  • 关注人气:2,5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说舞

(2015-06-18 22:47:19)
标签:

端午节

香格里拉赛马节

锅庄

藏族舞蹈

分类: 高城矮事及香格里拉找食记
端午说舞


汉族地区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而我们这里过端午吃的是甜馅儿的荞麦饼,玩的是包括赛马在内的各种游艺比赛和跳舞。

香格里拉地区作为茶马古道重镇因而融汇了各地丰富多彩民俗的证明之一就是这里的舞蹈。当年络绎的马帮和行商在这一带经过,歇下脚来,在小小的石板铺地的四方街,人们饮好马、吃罢糌粑、喝上几碗酥油茶、碰过几杯青稞酒,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便载歌载舞起来。这一群热闹地跳着锅庄,那一圈更是欢快,不单跳舞,还有人拉上了弦子——就这样,不同的舞蹈形式在这个地区流传了下来:锅庄、弦子和热巴舞。

什么叫做锅庄呢?在迪庆,锅庄也叫“卓”或者“擦拉”。据说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锅庄本身是在劳动中跳舞唱歌发展起来的,打青稞、 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盖房等都可以溶于歌舞之中。它跟弦子舞的重要区别是它主要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每次有大型庆典,迪庆三县都会组织锅庄舞表演,上一次班禅到卡瓦格博来拜神山的时候,德钦县在雾浓顶组织过一个数百人的锅庄,从早跳到晚。

相应的,弦子舞的由来就是因为人们跳舞时必定有弦子伴奏,那是一种类似汉族二胡的乐器,藏语叫“兵永”。人们跳弦子舞时一般围成圆圈,一边顺时针旋转一边又唱又跳,男人在半圈、女人在另半圈,男人唱完女人唱,女人唱了男人应,有时候还还形成像电影《刘三姐》似的男女对歌,相互考验,接不下去的一方算输,被大家一阵哄笑。我记得有一年在飞来寺,斗牛比赛之后,几个村民小组不知谁发起了挑战,人们就围成一圈开始弦子舞比赛,来回对唱,就这样载歌载舞,足足比赛了三天!要知道,在这个海拔,很多人走路爬楼梯都气喘心跳;我妈妈在内地每天都要跳几小时舞,前年到我们家来度假时,也到我们村附近的小区去跳舞,谁知跟着本地人跳了一支曲子,就觉得跳不动了。所以那些能连着跳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人,真是令人佩服呢!
端午说舞

一直闻名而未见的是热巴。曾经认识一个明永冰川脚下斯农村的藏族大哥,他叫过我几次,说过春节时去他老家玩,村里人那时节要跳热巴舞,“热巴难度很大的,不是谁都会跳,很多动作跟杂技一样呢!可好看了!”他说。可是我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没去过。现在回想,难免觉得遗憾。因为锅庄和弦子舞都常见,热巴真的很少有人会跳,着实难得一见。为什么呢?热巴的技巧复杂、难度不小,它的由来是民间艺人跳来卖艺糊口的,他们以家族为核心,少则四五人,多则十来二十人,个个能歌善舞、身怀绝技,舞蹈时有弦子、鼓、铃铛等乐器伴奏,既好看也动听,既美观又刺激,颇为激动人心。

想到跳舞的时候,我会想起曾经在香格里拉生活的一个女朋友,范儿。跟我这个毫无舞蹈细胞的人不同,她在古城住的时候几乎每天傍晚都会去月光广场和藏民们一起跳舞。每逢那时候我就特别羡慕她,因为听着弦子悠扬活泼的韵律,的确叫人想展开袍袖、踢出双腿,快快活活地舞上一圈。范儿离开香县有几年了,这里也已经不叫县,而要变成市了——这几年来,我们在香格里拉的朋友陆陆续续离开、人越走越少,虽然新人也同时在涌入,但大概是因为年龄也因为来这里所怀抱的心情不同,我们跟新人再也没有旧时那些相识相聚的缘分。

上个星期,在香格里拉坛城广场有锅庄展演,有八个地区的八支舞蹈队表演,除了不同城镇村落人们的舞蹈动作不同,他们的传统服装也有不少差异,别说傈僳族藏族和纳西族的服装差异就很大,就连同为藏族的奔子栏、塔城、洛吉的也很不一样。可惜当时我不知道,没去看,只好扒些迪庆日报的照片来留念。(以下三张图的服装分别是尼汝藏族、奔子栏藏族、保和纳西族的传统服装)
端午说舞
端午说舞
端午说舞

下图是德钦的小学生们表演的锅庄(他们的头饰比较传统,但服装不是德钦县城的藏族传统式样)。
端午说舞

明天6月19日,香格里拉赛马节要开始了,开幕式上仍旧有锅庄表演,如果你也喜欢藏族舞蹈,那就赛马节来看吧——今年倘若来不及,明年端午见!

(本文图片均来自迪庆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