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1岁多的孩子依依制定的这个培养大纲,爸爸做了很多思考。首先想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让孩子将来过什么样的生活。常看到提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从正面理解,就是从0岁开始教育。从批评的角度理解,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起跑快一点慢一点或许并不重要。我们仅仅希望孩子将来的生活能够平和与幸福。
在这份孩子的大纲的制定中,重点参考了以下几本书:
1.
《三字经》。中国的著作中,称得上经的,的确不多。依依爸爸和妈妈的启蒙教育,是没有三字经的。三字经在内地被冷落多年后,如今又重新被确立为启蒙教育的经典。儒家传统教育中,是先学习做人以及如何生活,然后再传授知识。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更是把三字经讲解的深刻而细致。
2.
《培养情商》。我看的这本是Linda
Lantieri著的。丹尼尔·戈尔曼作序。丹尼尔•戈尔曼,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在1995年发表的《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在世界引起轰动。这项在生活中占80%的比重的内容,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还很缺乏。因此这本书中提供了一些增强儿童内在力量的技能,显得非常可贵。有次听广播里面开玩笑说,生活就象一个茶几,上面摆的都是“杯具”。也许是现代生活的无奈吧。有人把现在社会描述为核家庭(父母加一个孩子三人),连邻居都陌生。是呀,现在就连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相处都遇到很多沟通困难。现代化的社会确实更体现出情商的重要性。一直很喜欢听毕业生里面的那首寂静之声。其中有一段歌词:In the naked light I saw,
ten thousand people maybe more.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好听之余,这一段到底表达的是什么呢?美国人理解起来也许不困难。但是搜索一下中文解释,就变得各种各样了。有个版本说:“人们无声地交谈,人们心心相印。”此翻译可说是个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版。这首歌更多的是对现实社会的抨击,蕴含着的哲理极为深刻。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更多的是这样画面:人们在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在漫不经心地听着别人说话。
说的太远了,对依依宝贝,我是希望她能养成良好的说和听的习惯。说话时要用眼睛看着对方,真诚的与人沟通。听的时候要用心去倾听别人说话。学会听很重要,与人沟通最忌讳固执己见不听别人的话,或者有选择的听,喜欢的听得进去的就听。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别人,不但是要用耳朵,而且是要用心来倾听。
回到《培养情商》这本书来吧,里面两个指导原则我很喜欢。原则1.自己先练习平静和放松的方法,然后试着在孩子身上应用。大多数情况是通过我们是怎么样的人,以及我们是如何生活的,来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的。原则2.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导师和朋友,而不是一个无所不知的权威人物。最好的导师自己就是喜欢学习的人,当你帮助孩子培养他们内心世界的同时,也在拓展自己的内心世界。
既然情商这个问题这么重要,索性就多说几句。依依参加的金宝贝早教培训,费用比较高,总要让它变得物有所值。那我们能从情商培养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呢?首先,我们学到的应该就是鼓励式教育。孩子做错了,没关系,再来。做对了,就是Great!
因此大纲中提出了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父。孩子生下来是不自信的,成功比失败更显得可贵,因此我们要及时的给依依的小小成功作出肯定。其次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当孩子上课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老师并不去批评孩子。在0到3岁这个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我们尊重她,当她懂事了,我们就教她尊重别人。第三点,那里有很多的小朋友可以交流,老师指导孩子之间的沟通,孩子玩的时候发生的问题,大人尽量不要干预,让他们自己解决。最后一点启示,就是这个早期教育没有考试。正所谓“素质好,何愁考。为了好,偏不考”。
3.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著名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在惠普工作时,曾经上过这个培训课程,感觉受益很大。这本书的台湾版翻译名称很有创意:《与成功有约》。7个习惯贯穿了成长的三个时期:依赖期、独立期、相互依赖期。依依的培养大纲中引入了其中前5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
4.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作者是林格。里面介绍了养成教育的方法与内容。林格还写了一本书-《教育是没有用的》,这本书我非常的推崇。提醒家长不要再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突出的反映了当前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冲突。其中的问题和理念值得我们家长深思。我们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如果仅仅是考试成绩好,但是缺乏生活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那就是教育的失败。因此依依的培养大纲中极为推崇素质教育。
5.
《哈佛女孩刘亦婷》。很喜欢这本书的副标题:《素质培养纪实》。作为一个素质教育的实例,得到了当前很多学校的推荐。细节决定成败。书中的案例,点点滴滴的细节,凝聚着刘亦婷这个家庭组成的育儿团队的爱心与贡献,这些才是书中真正的精华。看了这本书后,又看另外两本书:一本是德国的老卡尔维特大约200年以前写的《卡尔维特的教育》,另一本是日本井深大写的《幼儿园教育晚亦》。如果我们感觉老卡尔维特的观点有点旧,那么井深大作为索尼的创始人,算是成功者了,他所写的内容是现代了很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