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再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

(2016-11-28 10:10:06)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再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

南丰县博物馆   王永明

 

 

邹农耕先生嘱我写一篇关于曾印泉先生书法的文章。电脑前一坐,我就意识到自己答应得太仓促。一则之前写过一篇,名为《坚守书法的核心价值——略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发在中国书法网和本市《抚州日报》,要再写不容易;二则论书必须兼论其人,否则所论空洞无着落。苏轼说的“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于我而言,论人已经很难了,更何况所论者曾印泉先生。蜩与学鸠论大鹏,为人耻笑,而我还步其后尘。然而既然答应了,总得写。

清代刘熙载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且看下面这一件事。前些年某一天,在曾先生老家,江西南丰之琴城,有一伙人聚在一起神侃“文化”,扯着扯着就谈起了本邑文化名人曾印泉先生。南丰凡是稍有文化者,极少不认识先生的,那次聊天中就碰上了那么一位。在座的另一人介绍说:“你去御膳坊吃餐饭,看看那墙壁上的字就知道了,一笔一划,细、长、硬,像钢筋一样——他人就那样子!”此人话虽粗鄙,但感觉倒有几分敏锐,关于先生其人、其字,大致能得其要。那御膳坊是先生亲戚的餐饮店。壁间所挂字为先生书于2000年代初,笔划偏细长,骨力强健劲挺,中宫紧凑,外拓舒张。曾先生精瘦,身材修颀,精神刚健逼人,凌然不可动摇。字如其人,良有以也。

先生确实很“硬”。你很难改变他,己见一旦形成,就在他心里极为牢固;眼光锐利,与之交,你逃无所逃,其出言必中的。凡是和他交往过的人大约都领教过。但众人不知其“硬”之所由。先生作为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其游学甚广,最后综于儒家,常诵孔孟,尤其会心于宋元理学。久习成性,其身上表现出古代士人刚健中正之气,立身行己而不违直道,心有所笃而自有本末。守道者必耿介,俗人无知而以“硬”论,可为一哂。

先生从内到外都透露出古代士人的风韵。作为书法家,他在当代书法界是极为特殊的一个现象。这么多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对于写字的人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争相挤进协会或者从中弄个头衔,要么籍此满足虚荣,要么籍此提高字的润格。先生很早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但是很奇怪,他从不拿此说事,干脆把自己置身“体制之外”,以致有时有人冷不丁的冒出一句:“他是中书协会员吗?”近两年来,政治风气对书法家影响很大,许多书法家润格下跌,而先生却不跌而有升。先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很简单,一是字本身作为书法作品的价值;二是先生保持古代士人的风骨,“愿意与古代读书人一样写字”,坚守着书法的传统价值。古代士人认为书法乃小道,但关涉修身,重视字与人的对应关系:坚持从字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养、怀抱、品格、风节、道德等等。汉代杨雄《发言·问神》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书品源于人品,人品标准即儒家理想的君子、圣贤形象。欧阳修曾说过“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随与纸墨泯灭弃者,不可胜数也。”黄庭坚认为: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字以人贵,书以人传,这是古代士人的普遍观点。一脉相传,先生表示:“流传者(指书法作品能得以流传者——笔者按)必得有风骨和誉望。”对于书法家该是怎样的形象,先生曾著文《我心目中的书法家》予以阐述。综合其中的观点,一言以蔽之:与古代书法家的形象相合。如:“书法家应该含蓄而谦虚,至少应像哲学家或者道人那样,有一种恬退之风。一个书法家喋喋不休于展事,又是谈创作又是谈体会等等,在鄙人看来,是件很不体面的事。因为人们挂你字的理由,首先是这幅字的作者人风可人。”“最称职的书法家应该会吟诗作对,出口成章。如果他不能在古典文学上有胜长,卖字的理由就有些牵强。”

前面讲了,“书法关涉修身”。既然关涉修身,就必须讲究“礼仪”。先生在最近写的文章《不老的书法》(发表于《新天地》2016年第一期)中说:“书之有法,则如人之知礼仪,动辄才能合度。”首先,“礼仪”之首要为“诚敬”,属精神层面。邱振中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评价先生说:“他对书法是虔诚的。”时至今日,先生此志未变。他说:“学书法即学古典艺术,如学京昆,类似祭奠,须有诚敬之心。”其次,书法之“礼仪”体现在书法物质文化的诸多方面,如书写环境、书写工具(即文房具)等。先生十分讲究书写环境,窗明几净,书香雅致,伺弄文房才最为妥帖。此种情境下,其字往往不求佳而佳。环境所非,所遇非人,即便重金亦不为所动。先生十分讲究文房具。他觉得书法家应该通古代文房具:“我认为这不是个人爱好的问题,而是应尽的责任。”甚至更明确提出:“认识和了解传统文房具笔墨纸砚,正确使用它们,同样是学书法。”把通文房具列为学书法必遵循的程式之一。他对于书法家的案头没有一件可珍贵的文房具表示难以接受,认为这种情况“与一个戏剧演员的荒腔走板,穿错行头没什么两样”。第三,书法之“礼仪”还包括必须遵循书法学习过程和书写过程中该有的程式。在先生看来,临帖前,整具文房,姿态端庄,平稳研墨,沉志明虑,为一专业书法家之所必须经历过;临帖时一笔一画、亦步亦趋、不越雷池者,则需加强书法之实用功能;书写时急于表达、任笔挥洒者,则应平抑冲动。礼仪之正,方得中庸之要。知书法之礼仪,“行礼仪之规”,动辄才能合度。如此,其字才具格局,气象广大,焕然神彩。

先生的字一直恒中有变化。大约2000年代中期以后,先生好研浓墨,其字更为朴茂厚重、蕴藉典雅、风神迈迈。其手札初看刚劲,再看俊秀;兵戈铿然作响,而又云淡风轻,可怪也!一小片纸,令人回味久之。王僧虔《笔意赞》云: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先生字神彩优胜,形质彬彬,而两者兼得。究其所由,仍是学养,仍是士人风韵。明末项穆说:“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临其字,对其人,并无二致: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技进乎道,是曾印泉先生与当今其他书法家的分野处,是曾印泉先生作为当今书法家存在的不可替代的可贵之处。

  

附曾印泉先生简介

曾印泉,江西抚州南丰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我国著名学者、书法家。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0年曾任厦门大学书法研究会会长。曾供职于抚州文化局和抚州师范专科学校,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创会会员,1987年任抚州市书法协会副主席。1990年代移居北京,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中心主任。

19953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举办《曾印泉书法艺术展》。

1995年《书法》杂志对其专题介绍。

1993年、2004年、2010年《中国书法》三次对其专题介绍。

2004年日本大阪空中庭院举办《正学之门曾印泉书法艺术展》。

作品参加过《第六届全国书法家作品展览》《第六届中青年书法家全国展览》《全国书法家精品展》。

2009年书法作品选入《中国美术六十年》。

北京荣宝斋、宏宝堂等著名画廊长年展出其作品。

 

http://s1/mw690/001PEPeZzy76LsqDcLS70&690 ——再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 TITLE="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再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 />

http://s3/mw690/001PEPeZzy76Lsrpagi42&690 ——再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 TITLE="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再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 />

http://s13/mw690/001PEPeZzy76LsrZgNS5c&690 ——再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 TITLE="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再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 />

http://s13/mw690/001PEPeZzy76LsskLfKec&690 ——再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 TITLE="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再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 />

http://s6/mw690/001PEPeZzy76Lst6xmZf5&690 ——再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 TITLE="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再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 />

http://s6/mw690/001PEPeZzy76LstIFIp15&690 ——再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 TITLE="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再记我国著名书法家曾印泉先生"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