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药知识-李时珍《本草纲目》(6.72)草部·芦医药验方偏方

(2022-03-16 20:47:04)
标签:

医药知识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分类: 药食宝库

医药知识-李时珍《本草纲目》(6.72)草部·芦 医药验方偏方

《本草纲目》简介: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6.72草部·芦 

释名亦名苇音伟、葭(音。花名蓬 ,笋名虇 (音拳)。初生的苇叫葭,未开花时叫芦,长成后叫苇。

气味(根)甘、寒、无毒。(笋)小苦、冷、无毒。(茎、叶)甘、寒、无毒。(蓬)甘、寒、无毒。

 

集解[恭]芦根生下湿地茎叶似竹花若获花二月八月采根,日干用[颂]今在处有之生下湿陂泽中其状都似竹而叶抱茎生无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节疏其根取水底味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幷不堪用按郭璞注尔雅云葭即芦也芦之成者。菼,薍。似苇而小中实江东呼为乌蓲(音丘)。或谓之藡,至秋坚成耶谓之萑音桓)。兼似萑而细长高数尺江东谓之其花皆名芀音调)。其萌皆名虇堪食如竹笋若然则芦苇通为一物也所谓乃今作帘者是也所谓菼者今以当薪者是也而人罕能別蒹菼与芦苇也又北人以苇与芦为二物水旁下湿所生者皆名苇其细不及指大人家池圃所植者皆名芦。其干差大深碧色者谓之碧芦亦难得然则芦苇皆可通用矣[时珍曰]芦有数种:其长丈许中空皮薄色白者,葭也,芦也,苇也短小于苇而中空皮厚色青苍者菼也,薍获也萑也其最短小中实者蒹也,薕皆以初生已成得名其身皆如竹其叶皆长如箸叶,其根入药性味皆同。其未解叶者古谓之紫蘀[]芦根须逆水生幷黄泡肥厚者去须节幷赤黄皮用

 

[气味],无毒

[主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别录疗反胃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内热弥良解大热开胃哕不止寒热时疾烦闷泻痢人渴孕妇心热大明

 

[]小苦毒。[宁原()]曰忌巴豆

[主治]隔间客热止渴利小便解河豚及诸鱼蟹毒解诸肉毒

时珍 [][时珍曰]按雷公炮炙论序云:益食加觞,须煎芦,注云用逆水芦根幷厚朴二等分煎湯服盖芦根甘能,寒能降火故也

 

[附方]

1骨蒸肺痿(肺结核)用芦根、麦门冬、地骨皮、生姜各十两,橘皮、茯苓各五两,水二斗,煮成八升,去滓分五次服。得汗即愈。

2)五噎吐逆: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芦根五两,锉小,加水三大碗,煮取二碗,去滓温服。

3反胃上气。芦根、茅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4霍乱烦闷。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

5霍乱胀痛:芦叶一升,生姜一,橘皮五两,水八,分服。
6吐血不止。芦苇茎外皮烧灰(存性),研细,加蚌粉少许,拌匀。麦门冬汤送服一、二钱。

7肺壅咳嗽:烦满微热,心胸甲错。芦苇汤:用芦苇茎(切小)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再加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半升,煮成二升服下,吐出脓血即愈。
8)发背溃烂陈芦叶为末,以葱椒汤洗净患处,然后把药末敷上。
9中鱼、蟹毒用芦根煮汁服。
10诸般血病用芦花、红花、槐花、白鸡冠花、茅花等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11干霍乱病心腹胀痛芦蓬茸一把水煮浓汁顿服二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