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马桥,清代石拱桥,又称司马悔桥,位于新昌县南明街道斑竹村,处于杭州至台州古驿道的毕经路上。据南宋嘉泰《会稽志》云:“旧传唐司马子微隐天台山,被征至此而悔,因以为名。”据此唐代当有此桥。
 



   
  
新昌至天台古道在东晋谢灵运时已开通,此桥在唐时已存在,可能始建于东晋。系单孔石拱桥,拱圈为不规则的石块或卵石砌置。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火毁重建。现桥长20.5米,桥面宽5.8米,高8.1米,净跨11.米,桥面铺卵石。侧墙正中有"落马桥"石刻碑一块。以上是百度对落马桥的简要介绍。
 

   
  
我们在新昌县摄影家协会派出的摄影师的陪伴下,游览了落马桥,并听取对该桥的历史变迁的介绍:司马承祯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之后,属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他自小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后来游遍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王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 
 
   
    唐玄宗曾两次召其入京,成为著名帝王师。相传,司马承祯应诏出山途中,路遇两块巨石,准备下马过桥,顿其悟:仕途险恶,功名利禄乃身外之物,高低贵贱,无一逃过生老病死,何不做闲云野鹤。淡然自由,无忧无虑,远离世间纷争?司马承祯顿时大悟,大悔落马,故名“落马桥”,大彻大悟的司马承祯,在桥头建其了司马悔庙。
 


 
  1988年,落马桥被公布为新昌县文物保护单位,司马悔庙也同等列入保护范围。听了新昌摄影协会的摄影师之介绍,我们大体了解了此桥的历史。
 
   
正在拍摄时,有一村民在旁对我说:此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应该好好拍摄一下,很有纪念意义的。虽然这位村民说的并不正确,但我仍对他的热情表示感谢。游过落马桥后,我们在新昌摄影协会石老师的陪同下前往斑竹村一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