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笑天游记:出游梅花洲的思考

(2015-03-18 10:31:38)
标签:

凤桥梅花洲

石佛寺

冯氏老宅

千年银杏

三步两爿桥

http://s2/mw690/001PDKoYzy794ZgPRKx61&690
         梅花洲,位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发源地——浙江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

 

   今年春节期间,完成了对新塍古镇的初步考察后,3月12日下午又赴凤桥梅花洲,领略新造历史古镇梅花洲风光。据史料记载:凤桥梅花洲,因地块“五方错峙,川流幽抱,状若梅萼”,故而称之梅花洲。梅花洲五瓣皆环水陆地,相互通行往来,但藉桥梁,故历代所建古桥甚多,逐渐形成了桥梁尤为集中的特色。南朝时石佛寺建于此,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经历了15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梅花洲地块河道肌理依旧保存完好,堪称奇迹。2007年11月石佛寺重修奠基, 2008年8月,石佛寺大雄宝典奠基,此后不断恢复历史遗迹,建设生态环境。随着景区设施的不断完善,名气日增,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家四A级景区。沪杭甬一带的游客大多到过梅花洲。


   

    历史上的梅花洲,曾经是繁华集市、官宦之地,它随着朝代的兴旺更替或兴旺或没落。近代以来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梅花洲的衰落加快,到1949年时,梅花洲只乘一个地名而已,其地表建筑与江南水乡一般的农村面貌一样。据梅花洲景区资料的介绍:现今的梅花洲”修复后的西街两边商铺林立,商铺二楼道旗上的店名均为西街原有的老字号,重现了当年商业的繁华和民风的淳朴。漫步西街,翰林书院、冯氏老宅、千年银杏、石佛古寺、三步两爿桥一一呈现眼前,仿佛一段穿越时光之旅,悠远的记忆、旧时的生活渐渐清晰。

 

http://s11/mw690/001PDKoYzy7955NnMme9a&690

 

    来到梅花洲景区看什么?尤其在江南水乡古镇仿造趋于”同质化“的当今,我们每到一个水乡古镇,如乌镇、周庄、同里、月河、梅花洲等地,看多了以后大家对各地古镇间有一种”差不多“的感觉。我以为 来到梅花洲景区除了欣赏在各个水乡古镇都能看到的一般性古镇建筑风格、绿化以外,有几样东西你是最要仔细欣赏的,概括起来叫做:”一看水渠、二看桥”,这是我游梅花洲时仔细欣赏的地方。除此外“冯家老宅”与“石佛古寺大殿“也很有欣赏之处。

http://s8/mw690/001PDKoYzy79564zo0f97&690

 一看水渠:

    在全国各地的旅游景区,把水引入景区内,特别是要把水引入景区内每一栋建筑的的房前屋后,除了云南的大理与丽江,恐怕要算嘉兴的梅花洲了。而云南的大理与丽江,能将水引入到房前屋后,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水顺地势流淌而成。游人在水溪边嘻水、摄影,水成为景中之景,水成为游人嘻耍的道具。在嘉兴梅花洲,运用水乡的水资源,将水引到了每一栋建筑物的屋前屋后,”水渠“成为了梅花洲的一景。在江南水乡古镇造景设计中的”同质化“时代,梅花洲景区”水渠“景观设计是他的成功之处。游梅花洲,不仔细欣赏房前屋后的”水渠“,枉到梅花洲。


http://s11/mw690/001PDKoYgy6QN29UmpA5a&690
 

    人类喜欢水、亲近水是不可替代的。说它不可替代,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人在母体里就在羊水之中,来到人间(人类)择水而居,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在旅游景区能够近距离亲近水,玩耍水,这个景区的设计就成功了一半。虽然在梅花洲景区的景观设计中注意到了对水乡水资源的运用,”水渠“成为了一景,但是,我以为做成了一景,还没完全做活一景。如何用水点缀景区景观,搞活景观,值得研究。


http://s4/mw690/001PDKoYgy6QN2lHJ8Td3&690

http://s2/mw690/001PDKoYgy6QN6nLNdv81&690
   

    水乡的河流,成为了江南平原水乡旅游景观中的一景,用船是最普通的做法,在周庄、同里、乌镇、月河等地莫不如此。不过无论是建筑、河流、游船,你在这几处游玩一过,那”差不多“即”同质化“的感觉就出来了。江南水乡旅游古镇造景,如何避免”同质化“,大有文章可做。梅花洲在这方面有突破,但须精益求精。


http://s16/mw690/001PDKoYgy6QN5jhqQ74f&690

    渠只不过一景,一种将水乡的水搞活的载体,关键是要利用水搞活景区内的各个景观,让游人看了有意境,有亲和的感觉。让游人流连忘返,使来游过的人还想来,没来游过的人,听了介绍很想来,这就是一种成功。


http://s8/mw690/001PDKoYgy6QMZu9wwL67&690

 

     二看桥:

   梅花洲的桥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步两爿桥。关于三步两爿桥,在梅花洲景区旅游资料上介绍说:”凤桥当地颇有传说。相传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乡人在此耕种时,挖出四尊面笑相对的石佛,于是众人筹银建造寺院,命名为"石佛寺"。寺院竣工后香客从四面八方赶来"拜佛",但没想到寺前的两条河阻挡了香客的路,由此寺内僧人又化缘在两河交叉处建造了两爿桥,由于从第一桥下来只走三步就上第二座桥,故称之为"三步两爿桥"。此桥相传至今已有1250多年了! 

 

http://s5/mw690/001PDKoYgy6QN2DpfmI64&690
 

      景区旅游资料上介绍又说:又传明朝有位商人在附近开了个当铺,生意十分红火,于是想做些积德行善之事,便出资建造了这两座石拱桥,并以自己的一双儿女的名字命名,一座名常丰桥,一座名聚秀桥。桥南侧有柱联:"乘驷漫夸题柱客,成梁为助济川功。"北侧不见柱联。东西桥首有"聚秀"字样,有两护栏,桥东侧有柱联:"鏁梅花洲之去脉,镇禅仗沙之分堤。"桥西侧有柱联:"波影射双龙井眼,河源通一鉴山泉。"桥联中"梅花洲"、"一鉴泉"均为原石佛寺景观。由于这两座桥结构十分奇特---两桥之间只有三步的距离,后人又都习惯称之为"三步两爿桥"。

 
http://s13/mw690/001PDKoYgy6QN2Ja4oc6c&690

     

    现在,三步两爿桥是凤桥历史文化底蕴的代表事物之一。沿水边走,走到一处5条水系交错的地方,上有两桥就是三步两爿桥。中有一狭长小道,旁植满翠竹芦苇,杳深不只其尽头,只远远看见树林深处有青烟寮寮,古人所谓桃源,大抵便是如此吧。在三步两爿桥的左右还各有一爿桥,相距不过二三十米。


http://s2/mw690/001PDKoYgy6QN2S1VXXc1&690

 

    那梅花洲的桥,深具历史文化内涵,它于与其他江南水乡古镇的桥别具一格,在三步两爿桥的左右还各有一爿桥,相距不过二三十米。在很小的范围内桥的密度高,桥的历史长、桥的文化内涵深。在桥文化的开发利用上,仍然大有文章可做。现在一般的散客进入梅花洲,走一圈,粗粗领略一下景色,到处为至。团队的到来也只是由导游做一番介绍,走马观花而过。在梅花洲完全有条件建一座桥博馆,在旅游业上将桥文化发扬光大。站在大一点的视角看,嘉兴是平原水乡地区,桥文化内涵深厚,以梅花洲的桥文化为启示点,带动嘉兴大旅游的发展,就是一篇大文章。做好梅花洲桥文化的利用开发,就是对嘉兴大旅游发展的一个贡献。


http://s16/mw690/001PDKoYgy6QN3kPYWHaf&690

http://s5/mw690/001PDKoYgy6QN06YBpy84&690

http://s14/mw690/001PDKoYgy6QN3BSjNjbd&690

   

    导游词:石佛古寺乃江南名刹,肇基于南朝宋。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因平治土地,掘得地下四尊石佛,得名“石佛院”;宋为“保圣院”;明初始称“石佛教寺”,简称“石佛寺”。此后屡逢灾变,遂成废墟。2007年得以重建,2009年被评选为“南湖新十二景”,千年古寺终于重现荣光。


http://s6/mw690/001PDKoYgy6QMZCRjI915&690
     除了一看水渠、二看桥,梅花洲的石佛寺与冯氏老宅也是一个看点,只不过与上述渠与桥的看点比较,略显平淡。冯氏老宅是现今嘉兴地区仅存的一座徽式建筑,也有他的文化内涵,只不过人们要看徽式建筑,都要到安徽去一观风采。不过在嘉兴地区,梅花洲有这么好的一座徽派建筑,为江南水乡的嘉兴平添了一个好景色。在梅花洲还未开发之前,这座徽派建筑差一点被折掉,者曾以社情民意的形式呼吁,保留嘉兴地区仅存的一座徽派建筑。嘉兴日报记者采访并给于报道,至今在互联网 上仍能查到这份社情民意及报道。梅花洲开发中对这座徽派建筑 以照徽派风格进行了全面整修 ,现在已开辟为嘉兴民俗文化馆。http://s3/mw690/001PDKoYgy6QN4IQRjQ82&690
     

                      http://s16/mw690/001PDKoYgy6QMZX9X5R1f&690

                                                            现在已开辟为嘉兴民俗文化馆
                          http://s4/mw690/001PDKoYgy6QN3PX0xZ73&690
      
http://s14/mw690/001PDKoYgy6QN4b5SoZ2d&690

http://s7/mw690/001PDKoYgy6QN4jfRBk56&690

http://s13/mw690/001PDKoYgy6QN4nLPrK3c&690

http://s13/mw690/001PDKoYgy6QN4t92SE8c&690

http://s2/mw690/001PDKoYgy6QN4Yhj9v91&690

http://s7/mw690/001PDKoYgy6QN5adgt826&690


http://s14/mw690/001PDKoYgy6QN5nezSZ7d&690

http://s15/mw690/001PDKoYgy6QN5sOt9I9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