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题目是《公交车上是否让座与公德无关迫使别人为他人让座是道德绑架》,原文如下:
“人们总是慨叹世风日下,尤其是抱怨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老爱幼。尤其是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热播以后,很多人觉得中国的优良传统被韩国继承去了,人们对韩国人的长尊有序印象非常深。然后对比国内,人们感慨年轻人自私自利,没有公德心。很多人对年轻人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更是口诛笔伐。
至于有人不给老人让座,很多人更是愤愤不平,说这些人没有社会公德。我不赞成什么都给人上纲上线,公德扩大化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人家买票上车,凭什么要给你让座呢?你有资格谴责人家吗?公交车上需要让座,那么火车上是否也要让座?我觉得公交车上是否让座,最多也就是个私德问题,根本与公德扯不上边。公共道德的底线是人们是否妨碍了对方,比如随地大小便当然是个公德问题,公交车上不让座,不妨碍任何人,什么都有个先来后到,先来的坐在那里,别人用不着横挑鼻子竖挑眼。
说通俗点,让座是个体行为,是私德的范畴。再说明白点,让座是情分不是本分。老年人也应该明白,人家和你一样买了票,人家没义务必须让座给你。你有能力坐公交车,就必须做好没有座位的准备,否则您就剩下生气了。
有篇报道说一个中国人在德国乘公交车,有个德国人一直站在那里,经过了很多站,看样子德国人也很累了,中国人站起来让座给德国人:“我马上就到站了,你坐在这里吧!”德国人问中国人:“现在几点了?”中国人很纳闷的告诉德国人:“现在8点55分。”德国人说:“我不能坐。因为我买的是打折的月票,按照法律规定,我必须过了早高峰,也就是9点以后才能坐。”中国人听了德国人的话,半晌说不出话来,感慨德国人的严谨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所以对中国人来说,当务之急是培养人们的守法意识,一个连基本规则都不能遵守的民族,让他遵守公德只能是奢望。所以让座问题,我认为只能是个人的价值取向问题,让座与否,还是由个人选择为宜,私德升华了,我们就不愁公德的缺失。”
看完这篇文章,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国上下几千年来最注重的是道德修养,我们讲究尊老爱幼,这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德国的观念和我们不一样,他们一切以法律为先,德国在国际上是出了名的死板。而且有一点,那就是文中只是举了德国为例,我不知道那其他的国家是不是也有为老人让座的习惯,我觉得只是哪一个德国出来就当做世界而其他国家也是这样,以此来批评我们国家的尊老爱幼这个传统美德,我觉得是片面的,有失公允的。
其实让不让座与法律无关,不过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问题。跟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成败有关。有一个词叫:“舍得”,为他人让一个座位,你可能失去了一个舒适的乘坐机会,但是你得到体现的是:一种美德、一种素质、一种人类本性的善意、一种高尚的文化修养,一种良好的家庭教养。你可以心安理得地不为应该让座的人士让座,没有人会当面谴责你。谴责你的只是你的良心而已,或者你根本已经没有了良心。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当你的父母在公交车上无助的时候,或者可能是在几十年之后,当你也老了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也会面临无人让座的问题。如果到那个时候有年轻人为你让座,也许你会说:公交车有礼貌的年轻人让座——真好!
体恒健保健食品专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