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标签:
闽菊原创文化历史健康教育 |
分类: 传记 |
http://s4/mw690/001PCezczy7qaqQlmnhd3&690
青年时代,法布尔靠打工谋生,才上了小学和中学,以后长年靠中学教员的工资,维持七口之家的生计;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世界上很少有像他这么贫困的自然科学家:想喝口酒,只能以家中发酵自制的酸涩苹果汁顶替;要施舍乞丐两个法郎,可囊中只掏得出令自己都面露羞色的两个苏;一向腼腆、好强之人,竟不得不为生存而张口请求大哲学家穆勒慷慨解囊。然而,他没有向贫穷屈服。
http://s10/mw690/001PCezczy7qaqQ4Woh29&690
与此同时,法布尔遭受当时法国教育、科学界权威的排斥,以及某些虚伪、庸俗、嫉妒者的鄙视,没能实现登上大学讲台的梦,但是,他依然执着地走着自己热爱的昆虫研究之路。
折磨法布尔一生的有两大困扰,一是“偏见”,二是“贫穷”。法布尔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从农民后代变成一位中学教师;此后业余自学,花十二年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他没有抓住一生中出现的许多机遇去沽名钓誉,巧取功利,过上幻想之中的“好日子”,而是安于清苦,坐了一辈子冷板凳,甚至不惜把一家老小也捆在自己的“板凳”上,
http://s12/mw690/001PCezczy7qaqQ66Jd5b&690
《昆虫记》是世界上极为特殊的一部经典,从第一卷到最后一卷第十卷出版整整跨越了30年。这30年里作者法布尔并不是停笔不写,而是在用每一天观察的积累进行创作。在现在这样的社会,我们已经习惯了流水线产品的生活,包括很多畅销书,也不过是一、两个月创作的结晶,我们已经很难享受到《昆虫记》这种历时30年创作的书籍。当你翻开它,阅读其中的每一页,就是在阅读一件奢华的艺术品。
http://s3/mw690/001PCezczy7qaqQqKLEf2&690
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书籍或百科全书,《昆虫记》散发着一种如孩子般天真的人文品格。《昆虫记》中没有种属科目的严格分类,而是由那些或美丽或丑陋的昆虫自己出场,展示出一幅幅生动旖旎的昆虫生活风俗画。书中充满了像孩子一样对未知的渴求、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也充满了法布尔本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状态。他会为发现昆虫天赋本能的不同而高兴、为圣甲虫成功推起粪球而激动,在他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描述下隐藏着睿智的思考,让我们这些现代人又亲切地找回了丧失已久的内心的纯净与静谧,唤起了我们对自然万物的热爱。
http://s4/mw690/001PCezczy7qaqQeQPV73&690
你可以想象一下,生活在钢筋水泥铸成的城市里,被每日繁忙的工作、学习所占据,你已经有多久没有看到过树下蚂蚁的行军、已经多久没有看到过雨前蜻蜓的舞蹈?感受自然与生命、感受世界的真实、感受生活的美好这便是《昆虫记》给我们最大启示。也正是这样,我们重新编辑推出了这部全译本。同时,书中还特别加入约1800幅精确、细致的插图。这些插图全部手工绘制,希望这些既精美又准确的插图能够帮助读者亲身融入19世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迷人的田园风光中去,轻松地感受自然与生命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感动。
http://s13/mw690/001PCezczy7qaqQjYYs7c&690
《昆虫记》中,法布尔自始自终都是谦逊的、平和的,没有对生命的随意摆布,没有可笑的妄自尊大,他孜孜不倦地在“荒石园”中观察、记录了30多年,平和地向我们传达着那些关于昆虫们最朴素也最深刻的知识,希望读者们也能够感受到这种平和、温暖的情感,感受到那蕴含在细节中的生命之美,重新思考生命的含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