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金融风暴给各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已经日见显现,很多受金融危机影响大或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由于融资艰难,市场低靡,消费不足,出现了危机综合症,即产品积压,价格走低,订单减少,资金链断裂,简单再生产难以维系等不良反应。我县县属工业企业所受影响虽然有限,但还是有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十分艰难,存在销售不畅、资金短缺、效益下滑等突出问题。以受冲击较大的几个规模以上企业为例,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尽管目前销售形势回暖,但由于国际汽车整车价格走低,整车厂家向配件企业转嫁降价因素,以至产品销售虽好但效益不佳;工业硅厂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外,自去年以来产品销售价格屡屡受挫,目前3924规格的工业硅市场价仅为9600元/吨,而生产成本则是11000元/吨,企业无力承受高额亏损被迫停产;中太化工公司是中煤龙化煤化工公司的副产品粗酚的吃配企业,年产苯酚、邻甲酚等产品2000吨,目前邻甲酚、间对甲酚市场销售价由1700元/吨下降到1400元/吨,苯酚的价格由9800元/吨下降到5500元/吨,尽管如此,仍销售不畅,销量只是产量的30%,二甲酚每年出口200吨,目前完全停止,产品大量积压,目前积压产品1500多吨、资金1200多万元,该公司酚类产品70%市场在亚太地区,近期国际价格虽有反弹,但仍未回归原有水平,企业彻底摆脱危困尚待时日。
纵观这类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企业,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主要是:国际市场依存度高,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再加之应对措施滞后,这就注定一旦国际市场出问题,企业周转余地和回旋空间就会显得十分狭小,难免不陷入被动的境地。
作为引发这场金融危机的策源地,美国和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更是首当其冲,据法国调研机构称,2008年法国有54820家企业宣布破产,创下1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世界最大的保险机构德国保险公司(Allianz)日前发布报告,预计2009年欧洲将有20万家企业破产,美国破产企业数量也会创纪录地增加到6.2万家,增幅近50%。就连汽车行业的“巨无霸”美国通用公司也在劫难逃,不久前宣布破产保护。严酷的现实是一部最直观、最生动的教科书,它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何等重要。
一、企业抗风险能力取决于企业领导者自身能力。企业领导者的素质构成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占第一位的应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中国有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危机感永远是最能激励企业前行的动力。一些企业老总把“远见卓识”当作一种境界来追求,但远见必须建立在远虑的基点上,否则所谓卓识就是拙识。实践验证,很多企业领导者“高瞻远睹”的决策恰恰缺失远虑这一重要元素,太过乐观与“好大喜功”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结果将企业推向了危境。诸如不顾市场行情变化,盲目扩大规模提高产能,盲目拓展经营范围,盲目涉足其它经济领域等等,摊子过大,致使流动资金分散、沉淀、物化,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远虑不是过虑,一些企业老总求稳怕变,老工艺、老技术、老产品,保持几十年一贯制,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显然不是真正的远虑。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有些机遇稍纵即失,一旦错过机遇企业就会失去发展的机会,甚至走向反面,可见“过虑”同样会把企业推向危险的边缘。总之,“深谋远虑”才是企业领导者抗风险能力所应具备的良好素质,它是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的总和,是企业领导者正确决策的起码保障。
二、企业抗风险能力取决于决策上的应变能力。应变力是决策能力的集中反应和外在表现。战场上讲究“敌变我变”,商场上同样需要“以变应变”。孙悟空神通广大,靠的是七十二般变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横向开阔视野看世界;纵向拓展视线看长远;竖向凝聚视点看高端,只有这样去比去做,才能知己知彼,洞悉经济风云,预知市场风雨,炼就孙悟空火眼金睛的本事,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稳操胜卷。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企业在抵御风险、谋求发展上要特别注意调整好两个结构:一是产品结构,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二是市场结构,就是老话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和“GPS”定位一样,企业在市场上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导航系统,统筹市场结构和布局,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到进有空间,退有余地,“旱涝保收”。
然而,不能否认我们确有一些企业尽管产品是外向型的,可思维却是内向型的,对国际纷纭复杂的市场变化不能与时俱进,缺少认识和了解;有些企业老总对企业发展走势和市场动态缺乏宏观分析判断能力,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往往过于依赖经验而不是理性的思考。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应变,一是“减肥缩身”,杜绝一切不合理资金占用,压缩原材料库存,减少产成品积压,捋顺销产供三个环节,加快资金流动和周转,将有限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以保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二是调整产品结构,组织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积极研究开发新产品,抢占市场的制高点;三是适度“休眠”,着力“休整”,寻机待动,蓄势待发,在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着手筹划经济复苏后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四是以危为机,抓住部分企业重组、市场重新洗牌的有利时机,通过低成本进入迅速扩充实力;五是用好用活国家“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惠企政策,在组织先进产能,应用节能环保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融资领域等方面捷足先登,寻求更多更大支持。
三、企业抗风险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凝聚力。凝聚力对企业行为指令具有保障作用,对企业承受压力具有支撑作用,可以转换为执行力和战斗力。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尊重人和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积极创造并提供条件鼓舞激励企业员工发现和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从而使企业内部关系团结、和谐、健康、向上。已故“世界船王”包玉刚老先生说过:“企无人则止。”甲骨文中的“企”字则是一个人翘足远望的形象,寓意站得高看得远,。危机当前,企业只有众志成城,风雨同舟,共度时艰,才能出智慧,出效益,出前途,才能化险为夷,求得生存和发展。一些企业把经济危机转嫁给员工的做法,其实是不足取的下下之策。
大型企业一般对企业文化建设都比较重视,而中小企业,特别是县属一些中小企业则远远重视不够,有的甚至在企业文化上还没有开蒙,根本不知道企业文化是何物,这样的企业理所当然的缺乏凝聚力。现在,包括很多国际超大型企业在内,都把裁员做为应对当前危机的一大法宝,以期减少开支,降低成本,维持生存,这种消极的办法,只能是万不得已而为之,应当深思慎行。
四、企业抗风险能力取决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自主创新,不是引进和模仿,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以及再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企业只有依靠内部的技术突破,才能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取得核心技术的所有权,才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品牌等。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异常迅猛,很多领域竞争已趋白热化,如果原料进口依存度大,国外技术依存度高,产品过于单一,这样的企业就会失去市场话语权,甚至失去本土优势,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正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实践验证,自主创新是企业外延发展和内涵扩张的最佳结合点,一个独立核心技术往往就是一个高端项目,就是一个著名品牌,就是一支人才队伍,就是一片生存空间。注重自主创新,舍得在创新上的资金投入,是企业领导者的明智之举。很多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急中备尝苦头,痛定思痛,就是“技”不如人,没有自己的绝活,装备是老旧的,工艺是落后的,产品是“大路货”,像柔弱的小草,金融风暴一来就倒伏下去。
总之,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是一朝之功,需要企业自身长期树立牢靠的风险意识。祖国医学讲究“固精护本”,治理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企业要在危机意识的主导下,靠凝聚力深扎根基,靠创新力伸展肢体,靠应变力规避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的风雨中始终保持健康旺盛的生命机理,成为一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