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烟花

标签:
杂谈 |
分类: 梦语随笔 |
那时烟花
文\萧梦
都说遇见是一种飘渺的烟花,再见亦是一种红尘的不舍和宽慰!
如果不读林徽因的书,我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意蕴。
林徽因的书里有一段话,那是她在病重,一直想见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她的丈夫,不是她的儿女,也不是一生都深爱她的金岳霖,这个人是谁呢?
她不是别人,正是徐志摩的原配妻子,也是那个曾经被徐志摩抛弃的女人---张幼仪。开始读及的时候,我不明白,林徽因为什么一直希望见的人是她,而不是别人,后来读了很多文字才明白,原来在林徽因的心里,因为那时烟花的遇见,让感情充沛又浪漫的徐志摩抛弃了自己的妻子,不管徐志摩到底爱不爱张幼仪,毕竟在他们的这场分手里,或多或少的参与了,哪怕是间接的导致,也让林徽因的心里一直不安,面对张幼仪充满了愧疚,以至于在她病重时,最希望见的人也是最希望可以谅解的人就是张幼仪。
曾有人拿张幼仪和鲁迅的原配朱安相比,我觉得到底委屈了张幼仪。
抛开徐志摩的偏见和不喜欢,张幼仪无论是在那个年代,还是后来出国深造,都是一个知性一个大家闺秀,其才华,其智慧绝非是朱安可以比的。正因为徐志摩的不喜欢和偏见,让这个原本和于凤至一样聪慧美丽的女子承受了很多痛苦,可是她并没有倒下去,而是活的坚韧活的坚强。
如果她只是和朱安一样的旧式女子,想必林徽因的心里也不会对她内疚和不安,正因为她的聪慧大度才华横溢,让林徽因一直觉得内疚与她。
所以做女人,就应该像张幼仪那样,尽管经历了很多痛苦,但却越挫越勇,在坚强的改变下,活的更加自我,更加出彩,而不是因为情感的突然变化而丧失理智选择轻生。
也许张幼仪也不明白,那个曾让徐志摩发了疯深爱的女人,怎么可以不选择他,而嫁给了别人。
可是这些一切一切的疑惑,都在两个女人见面的时候解开了。
那时烟花是浪漫也好,是虚无缥缈也好,总之遇见的时候美好的,再见的时候亦不全是不好,徐志摩与林徽因就是这样,张幼仪与徐志摩也是这样。
用爱去成全着一段幸福,用心去守护着一段幸福,爱一个人不是占有,而是远远的关心着也是一种幸福。
张幼仪去见林徽因,这是她们唯一正式的见面,我虽猜不透张的心,但是凭她在离开徐家后仍以徐家人自居,都可以看出她这一生都没有走出徐志摩的影子,所以她说如果这个世界上要是比谁为徐志摩付出最多就是深爱,那么也许她就是徐志摩众多女人中最爱他的那个人。
这句话我相信,也懂了她。
一个是最爱徐志摩的那个人,一个是徐志摩最爱的那个人,这两个女人不管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相见,都是对红尘如逝的一种宽慰。
最终林徽因去了,张幼仪后来也走了,那时烟花真的成为了一种虚无的过往,而曾经的相遇却印记在后人的心中,成为一段千古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