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了市场“丢”了艺术

标签:
文化 |
分类: 梦语红楼 |
“嫁”了市场“丢”了艺术
文\萧梦
新版红楼荣登大宝,不但没有赢来李少红导演预计的掌声,相反却收到不少的口水,但是对当代导演来说,李少红的运作无疑是成功的。掌声也吧,口水也吧,至少证明大家都在关注这件事,关注就意味着收视率的王道,就意味着市场运作的成功,只是对艺术而言,却是娱乐了大众,甚至有点对不起观众,完全忽略了观众的欣赏能力,不知道若是曹公在世,看到以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当然曹公也不会有机会知道,更不会让我们有机会了解这样的一种特别生气特别郁闷的心情,恐怕早已被活活的气死了。
网络上很多人怀念陈晓旭版的《红楼》,原因在于再演绎这部经典的时候,不但做到尊重作古的曹公,更是在一句对白、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中看出了一个演员专业的扎实,自身条件外形的接近。可见,艺术的根基还是需要那些真实的东西来演绎,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更不要说是虚浮的那些东西在里面。真正的艺术,恐怕是那些奢华的场景,道具,布景无法替代的,无法实现的。真实的艺术,靠的是演员的扎实功底,还有就是来源与原著中的那份神似,还有那些对艺术来说比较珍贵的朴实,这些都是新版中无法找到的。
新版红楼还没有拍好,她的演员就已经开始变成了大牌,变成了代言,这样的炒作,完全丧失了一个古典原著的味道,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加进了很多时尚的现代元素在里面,音乐最好还是那个时代所有的古典韵味十足的好,现代元素给人的感觉就是活脱脱的一个90后,穿着偌大的古装,走在镜头下,演绎那些看上去不着边的角色,给人的感觉很虚浮,很不实在,很失真,尽管演员演的也很卖力,也很下功夫,但是快餐版的新版红楼似乎缺少了更多的古典文化的那种沉淀,那种积累,那种古典中所具有的韵味。
整体感觉就是为了市场而嫁,为了市场而作,完全没有了作品本身的那种思想,那种定位,那种带给观众的深刻意义,完全失掉了,整个就是一虚浮的文化市场,媒体的炒作,大众的关注,关注度,收视率,成为评价新版红楼的筹码,而非得到大众的认可得到大众的掌声,这样的文化,这样的为嫁而嫁今日看来却也有点玩味的感觉,让人看了以后说不出的难过,《红楼梦》不是《大明宫词》可以随意的画几笔写意图就可以交工,就可以得到大众的认可,或许这里面不具有可比性,但是;李导演却把她的《大明宫词》整个搬进了《红楼梦》,这点上凡是有幸看了部分宣传片段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感觉到了。
《大明宫词》里面阴深的镜头,恐怖的感觉,直接搬进了新版《红楼梦》,其布景,道具,场景,都极尽华丽,极尽奢华,这样吸引的将不是眼球,而是追求的那种奢华的视觉刺激,或许这样的卖场会很不错,但是与艺术相比,却差的太远,当然与87版的红楼,也不具有可比性,二者不能放在一个地方去比,去分析,没有可比性。
看了部分的宣传片段,只能感觉李少红版的红楼嫁了市场丢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