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教师成长永远在路上

(2016-04-11 23:48:14)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师培养与管理

                       教师成长永远在路上

当终身学习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候,作为教师必然要做早行人,像指南针引领学习的方向,像火炬照亮思想的天空,像星星之火燎原知识的田野。这些也恰恰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理固宜然,如何成长却是令人破费思量的问题,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要走出自己的路来,不借鉴不行,自己不闯更不行,唯有做到知行合一。阅读刘波的新书《教师成长力修炼》,给了我深深启发,也给我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成长路线图。

       真正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老师自己爱读书,会读书,才有可能教出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爱上阅读可不是语文教师的事。当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刘波老师是心理学教师,但他是“痴爱读书”的书虫。从他的系列专著《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教师阅读力》和《教师成长力修炼》中,可以清晰地窥见一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他用大量的篇幅,接力似的向读者阐明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一个真正的阅读者是清醒的。面对一些“大腕”所倡导的“非经典不读”“要读就读经典”的“阅读准则”,作为阅读推广人的刘波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理性待之。他说,教师固然要读一些经典,但是眼中不能只有经典。应当从自己的专业和学科出发,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精选并有针对性精读。阅读经典需要耐心,需要循序渐进,心中有经典,又不唯经典。既要读历史经典,也要读时代创造的新书。在阅读中,谋划好阅读地图,优化阅读结构,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既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又能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还能克服缺少教学本领的恐慌。刘波用《教师成长力修炼》再一次验证这句话:“好教师是读出来的,好教师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正如中国教育报记者张贵勇所说的,刘波老师像“花婆婆”一样播撒读书的种子,又如同是一个小男孩在海边上将一条条搁浅的小鱼扔回大海里。

    让写作成为自我研修的推进器

阅读和写作是教师成长的两足、腾飞的双翼。跛脚的人走不远,残缺的翅膀也飞不高;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不仅要喜爱阅读、善于阅读更要勤于动笔,笔耕不辍,并能学以致用。写作是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整理思想、梳理思维、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更是言传身教的最好体现。现实生活中,教育写作真成了教师成长中的分水岭。有的教师依托教育写作,加快成长步伐,跻身于名师行列,如李镇西、闫学、郑桂华等。而有的教师,平时就远离阅读、更远离写作,只能跻身于芸芸众生中。

     当下,教师写作有两个极端,要么“拒绝写作”,要么“功利写作”;中间还有想写的,但又不知道该写什么。为了破解这些难题,作者告诉我们,教育写作要走出“畏难情绪”、“应付心态”、“过于功利”三大陷阱;适度自我加压,借鉴样本,积累素材,从写日常教学反思、感悟开始;积小流成江海。

      走进“云时代”更要学会知识管理

学会知识管理必然要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知识管理首先出现在西方企业管理界,近年来,知识管理的理念也逐步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有些学校已经把知识管理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结合起来。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借助网络平台、存储工具,通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来帮助个人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个人的竞争力,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

在书中,作者为我们推荐了知识管理的“两大利器”,即博客和印象笔记。博客属于“外向型”的工具,是自己知识管理的“金管家”。运用博客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分类,链接常用的网络地址,开展网络人际交流。印象笔记是“内向型”的工具,是文本管理的“顶级高手”。两者各有优势,又能有机结合。教师如果能够把二者运用纯熟,这样的强强联合是非常给力的。善用相关报刊的电子版,巧用“微信、微博”也是作者给我们的建议。会用、善用、巧用媒体工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获得新知。同时,作者对参与网上互动社区这一方式给予忠告:它是教师知识管理的有效途径,但也要注意取利除弊,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成长需要向上发展的内驱力

时代变化迅猛,社会、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技术倒逼学校和教师必须发生改变。如此新常态,教师如果还缺少紧迫感,固步自封,那么必然被淘汰。

    每粒种子都渴望成长,只要有了适宜的土壤和气候,都会凭借内驱力突破种种障碍,哪怕是巨石在上,也会破土而出。作为教师,内心也都存在着渴望成长、成功的心理,有时可能因为外界因素阻挡或压制了向外突破之心,加之无形中形成的职业倦怠,一种成长的动力机制被搁置。要想激活动力机制,除了外界因素之外,最主要的是教师要主动激活。纵观刘波老师成长案例,他之所以能够在五年之内出版三本教育著作,发表300多篇教育文章,是因为他有清醒的头脑,他会自我奠基,他会建构自己的成长动力机制,他把成长作为自己的文化自觉。其实,成长不单单是青年教师所面对的,中老年教师也该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教师博览·原创版》 2016年第4期)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