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数据治教,让竞争的律动如此美丽

(2014-12-07 01:11:49)
标签:

转载

分类: 《校长》看点

 

                                                         -----原文载于<校长>2013,2  

 JACK 张的妈妈原本是希望孩子到美国读高中可以轻松一点,可是看望儿子的时候,她失望了。美国住校的儿子jack 几乎每天晚上作业和各种功课也要到半夜12点,儿子一点也不觉得苦,妈妈却一点受不了了。妈妈加入儿子的社交群,这天晚上12点一刻,问住在宿舍的孩子在忙什么,孩子说有一个报告还没有写出来,母亲说:“那就干脆跟妈妈回国吧!!!!” 社交群里一片寂静,儿子也不再搭腔了。

美国的高中一点也不轻松,学生们各自开始忙自己的事情职业目标逐渐清晰;而与此同时相对于中国,印度的高中更加竞争积烈、应试更加残酷分数更加是唯一的目标。高中阶段并不天天谈“素质教育”的美国,学生们更多的是和自己竞争,而中国和印度,更多的是和别人竞争。当一个人如果只关心和别人竞争的事情,放弃自我几乎是必然的。那么,美国高中,是如何完成学生的自我竞争导向的呢?是数据,让竞争的律动可以美丽。

2002年,小布什总统签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掀起了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由此“教育评估”一词也成为教育的关键词。该法案评估的是公立中小学基础课程的听说读写的熟练度 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学校的评分很高,只能证明这个学校熟练程度达标的孩子比例较高而已,并不能证明该校是名校和和该校的升学率。然而,这个法案直接关系到的是学校的拨款、转为民营管理或者落后的学区的孩子可以自由转校,因此迅速得到一致的重视。由于数据公开,数据接口也公开,很多网站应用会直接引用,与犯罪率一起成为人们选择房产的重要考虑指标,直接又和选区居民选票及房产税(超过60%部分是学校税) 紧密关联,因此影响巨大。

 

[转载]数据治教,让竞争的律动如此美丽

上图红色部分是警示学校,绿色图标为好学校

公立学校信息公开,免费,还可以申请午餐补助,有免费班车,那么,是否所有的家长都一窝蜂地涌向公立好学校呢?事实并非如此。在公立学校之间,转校的学生比例也并不高,这是因为,这种排名会督促学校迅速改进其落后生的面貌,多数选择公立学校的片区居民更愿意等候就近的学校不断改进而不愿意选择逃离。而私立学校,是要直接面对升学率和精英教育竞争的,从下面一张图可以看出,网民评价较高的一般还是私立高中。

 

[转载]数据治教,让竞争的律动如此美丽

North Allegheny 学区高中网民评价

公立学校透明,而私立也非欧洲和中国父母想象的那样所谓“贵族”学校。美国的私立学校多数是由于宗教原因和学校规模较小针对性强而获得生存地位的。相对于动辄数千人、每个班20多个孩子的公立学校,每年超过1万美金的学费的私立学校学生总数只有几百人,每个班只有15个左右学生。对于政府教育部门几乎无权干涉的私立学校,却是管理及其严格的。我女儿所在的高中由于是私立学校,几乎所有的非强制假期都在上课,而公立学校几乎都在放假。

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利用数据这双“看得见的手”,将教育资源充分配置,信息开放和自由,让竞争的律动如此美丽。

看完了学校,我们看分数。无论如何配置,大家心知肚名的标准当然是上大学和好分数了。如果说,美国的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也是如中国一样高考一考定终身和换汤不换药的所谓“自主招生” ,竞争白热化一定也丝毫不会差。事实上,在美国各地,华人的父母辗转于各种公立和私立高中,费心劳神地补习一点也不比中国大陆差,然而,美国人乐于见到有种族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然而你无论如何努力,竞争几乎是亚裔甚至华裔的内部竞争,因为各大高校的录取,是有种族比例的。

另外,除了美国的高考ACT和学业能力评估重要阶段性考核,美国孩子的平时成绩更加重要,而平时成绩是由每学期每门课程的几十次作业构成的,我女儿来美国的第一个学期,就是靠加起来数百次测验和作业,上了学校的“ high honor ”榜单的。根据这些成绩,学校老师决定向各大学推荐哪些学生。女儿第一个学期期中过后,就有不少大学来信邀请各种机会,这才是10年级,万里长征第一步。女儿也有不小心的时候,忘记作业和记错作业,这个时候,再喜欢她的老师,也会给她0分,由于不是独木桥,诚信教育也是从这里一点一滴开始。

 

[转载]数据治教,让竞争的律动如此美丽

美国宾州普遍使用的edline 的学期课程平台

由于有这个成熟的体制,因此信息化平台美国的使用比中国实用得多,进入学校几乎看不到所谓的电脑机房,然而信息的应用却是无所不在,“看不见电脑的信息化是最高等级的信息化” 。在宾州, 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会使用一种叫做edline 的在线平台,所有的平台服务都是这家云教育机构提供的,学校只管使用。

 

[转载]数据治教,让竞争的律动如此美丽

Edline平台几乎把学生的整个活动展现给家长

[转载]数据治教,让竞争的律动如此美丽


Edline 提供的家校互动大大减少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误解和猜疑

由于数据及时、保护隐私(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成绩,一般不允许公布排名)和过程数据,家长一般就不会对自己的孩子怀有不当的期望,也会减少孩子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在自己的不断的进步中找到自我,而不必在恐慌中患得患失。

[转载]数据治教,让竞争的律动如此美丽

 

教学和实践活动情况通过RSS家长可以收到

由于家校联系充分,很少听说有家长到学校闹事或者孩子成绩不理想而找学校和教师理论的。Edline平台还提供了rss服务,将及时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情况通过RSS发向家长和孩子。

 

[转载]数据治教,让竞争的律动如此美丽

校之家邮件列表

美国高中没有班主任、没有大队长、班干部、小队长,甚至没有固定的班级,如果你不找老师,老师也不会主动找你,下班就走人。然而,所有的通知、沟通和征询意见以及学校课外活动礼仪庆典,几乎都是通过“学校之家” 完成的,这种机制极其高效集约。上图是我不断收到的“学校之家”的邮件列表,就连圣诞节活动,也都是家长志愿者承担的,学校老师全部撤退:在美国,组织学生活动同样是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学校只管提供场地。而感恩节“穿睡衣上学日”,全部由学生完成组织,有学生忘记的,在门口被穿着睡衣的高年级学生拦住,那天的午餐,都是穿校服的学生贡献的。

说道课外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不能不提到IB课程的CAS模式。女儿参加每周日举行的教当地华人二代学中文活动,连续几十个小时后,女儿提供证据,就可以申请志愿者的课程分数了。分数分为三类: 创新、行动、服务。女儿认真填写自己半年来进行的各类价值活动的证据和描述,等待她的不仅仅是一个分数,而是将来大学录取时的重要参照。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个学生考SAT成绩几乎满分,报考很多大学无人录取,第二年又复习再考,分数更接近满分,然而一所知名大学拒绝的理由是:“ 如果你认为你去年的分数还不足以被我们录取而今年争取更高的分数的话,这正是我们不录取你的原因”。志愿者活动、由平时成绩构成的GPA、学生的自荐信、学校的推荐、特长、SAT或者ACT成绩、高中选修的课程、种族比例等等,这些非结构化数据构成的学生背景,再加上各个大学秘而不宣的选材标准,不仅按照分流了学生的只看分数的注意力,更加有利于良性的竞争和学生自我天分的充分发展。

美国的各种大学,“只选对的,不选贵的”。而大学之前的预考及其评论,对于学生的职业选项具有风向标作用。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处理,学生基本明白了自己的定位以及努力的方向,也减少了恶性竞争“逆向淘汰”所带来的恶果。

[转载]数据治教,让竞争的律动如此美丽

通过Act 预考,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优劣

 

[转载]数据治教,让竞争的律动如此美丽

通过ACT预考, 学生也基本掌握了自己的同群定位

 

[转载]数据治教,让竞争的律动如此美丽

通过ACT预考,学生也可以针对性有计划准备今后的学习

 

[转载]数据治教,让竞争的律动如此美丽

PSAT考生指标

 

PSAT 考生指标

PSAT是美国高中学术水平测试预考,同ACT类似,也是给出很多指标,用数据指出学生的差距和方向。

相对于中国的黄冈模式和衡水模式,美国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更加会使用数据来管理成绩,不是一味地作题和训练。同样,无论是美国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都没有义务,也不会安排针对高考考试所进行的模拟训练和培训。当中国的高三孩子早早结束学习而一遍一遍地复习以应付高考的时候,美国12年级的很多孩子,或者选修学校为他们准备的大学预科课程,或者自己准备社会实践和技能培训,高考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大学录取后高中的名声,却是高中校长的事情。

 

美国10年级每个参加完ACT考试的孩子都会早早拿到这张图,为自己的将来盘算

在匹兹堡,护士的工资比一般的本科还高,扫大街和掏下水道的工资也很高,关键他们工作很快活,美国10年级每个参加完ACT考试的孩子都会早早拿到这张图,为自己的将来盘算,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竞争而尊重别人的职业。每个人都希望做最优秀的,然而与自己竞争,每个人都可以是最优秀的;与别人比,只有少量可能是最优秀的。

以上只是数据治校的一些简单案例,随着在线教育浪潮所带来的教育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大数据应用爆发式增长。信息化不仅仅是计算机,计算机和信息化的使用是建立在传统教育基础扎实价值稳定的基础上才能具有生命力。

从这个角度上讲,数据治教,让竞争的律动如此美丽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