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人问教育人(1)

(2014-02-14 13:36:33)
标签:

教育人

理想

问题

成就

教育

分类: 《校长》看点
《教育人问教育人》专栏(1)
教育人问教育人(1)

    我是谁:姚贺国(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杭州滨兴学校/小学英语教师)
    我要问:庄华涛(安徽省芜湖县陶辛镇保沙中心学校/小学语文教师)
    问题内容:
    当身边的教育同仁都不喜欢阅读写作的时候,是什么力量让您坚持着自己的教育写作之路!(庄华涛老师每年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近两百篇,我私底下非常佩服,但从未见过真人。)
    回答:
    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有表达的欲望。当在现实中没有足够的氛围让你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教育的认识时,特别是自己有很强表达的需求而没有真正的听众时,用这种方式表达出来,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其次,由于环境的限制,在教育的其他方面我很难有所突破。而每个人也都有留下属于自己痕迹的冲动。对于一个普通而缺乏其他机遇的教师来说,选择教育写作也是一个可以留下自己痕迹的途径。
    前面所说的都是基于自身的一点自利化的认识,坚持教育写作还有因为自己的工作受阻的原因。对于教师来说,每天都能遇上若干的教育问题,解决得好,工作顺心,解决不好,心情也会因之受到负面影响。反思是必要的,但只是在脑海里想一想,这种反思是过浅的,教育写作可以带给自己更深入的思考。因而,选择教育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工作的需要。
    总的说来,选择并坚持教育写作,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有表达自己见解的空间,为了自己能够留下实实在在当过教师的痕迹,为了自己的工作能够更顺畅。
    在我看来,教育写作成就的是教师自己,而非他人。有着这样的认识,能够坚持写下去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写着写着,教育写作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成为自己行走教育的一种姿态,成为自己的一种精神享受。继续写下去也就不再称之为坚持,而是一种需求了。

    我是谁:陈新福(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田源学校副校长)
    我要问:李海林(上海市洋泾中学校长)
    问题内容:
    1. 在 “校长负责制”的体制下,作为副校长,如何调动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或者说,如何协调好与校长、与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
    2. 农村教师如何在专业成长上进行突围?也许入门容易,出道难。农村教师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如:专业培训、上课展示、名师赐教等,有诸多不便,很容易在专业成长上进入高原期,进则难、退则惜,如何调整心态,从哪些方面继续努力进行专业成长的强化与突围?
    期待李校长的解答,不甚感激。
    回答:
    陈新福副校长:
    你好。副校长,既是校长的助手,也是分管学校一个方面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既要对校长负责,又要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负责。要对校长负责,就要理解领会校长的意图,要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负责,就要面对实际情况,管好中层干部。这二者,有的时候是统一的,有的时候是有矛盾有分歧的。如何协调好这二者的关系,确是副校长这个职位上的同志容易出问题的一个环节。
    我做过副校,也做过校长,我的经验是:第一,要多汇报多请示。校长自有校长的压力,校长自有校长的想法,校长要对全校负责,他那里有一个工作的轻重缓急的安排。多汇报多请示不是惟命是从,而是搞清楚你分管的工作在全校工作盘子里的地位、轻重缓急。一旦汇报请示过,则根据校长的意见,独立开展工作,要求中层干部跟上,这个时候不要有任何顾虑。因为你的请示汇报就意味着校长对你的授权。当然最后还有一道程序不可忽视,就是事情做完,要再汇报结果。
    农村教师如何在专业成长上突围?这是一个大题目,在这里很难用一个很小的篇幅说清楚。我就是从农村学校出来的,也遇到你所说的问题。我的经验是:其他方式都是虚的,次要的,可替代的,只有一个方式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这个方式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没有一点区别,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农村教师还有优势,那就是读书。老师们,你们想要在专业上有所成就,想在教育教学上有所进步吗?读书吧,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方便、最经济、最有效、最不可或缺的方式,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还有什么犹豫的?还有什么迷惑的?

    我是谁:姚贺国(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杭州滨兴学校/小学英语教师)
    我要问:茅卫东(浙江绍兴职教中心教师、《中国教师报》原记者)
    问题内容:
    是什么力量促使您放下中国教师报编辑的重量级身份重返一线课堂?
    回答:
    倒,还有人问这个。
    “你为什么离开中国教师报?”
    这个问题我听了整整三年,也回答了很多次。三年前,我离开报社时,报社领导竭力挽留。当时报社领导说,给你三个月的假,玩痛快了就回来。后来看我实在无心回去,才接受了我的辞呈。
    离开中国教师报,无意中加入了当年“逃离北上广”的潮流,确实有生存压力方面的原因。有朋友说,看你的文章,感觉你不食人间烟火。这怎么可能,我也是要生存的。不过我写那些文章最大的目的是说几句自己想说的话,这也是事实。“北漂”六年多,成为北京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年纪大了,觉得还是回学校稳当一点。
    本来我是可以回到我原来的那个省一级重点中学,考虑再三最终选择了现在的职业学校,原因也简单,重点高中不好玩,这个就不用解释了。
    离开的直接原因,是因为那年报纸的总编、编辑部主任都换人了。新领导很有魄力,准备大刀阔斧搞改革,我考虑自己不适应那样的企业文化,于是离开。
    姚老师说的“重量级身份”,我自己内心里从来不以为然。地球离了谁不转,我自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我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有一份工作,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我就满足了。如果有人不信,我解释了也没用。现在很多老师在编辑面前自动矮三分,这是不正常的。不过,我们有钦差见官高一等的传统,这种不正常也属于正常吧。
    就此打住,不然要写成一篇随笔了。
(编辑  王慧)
(2014年1月《校长》教育人问教育人专栏)

《教育人问教育人》栏目·问题征集
    教育圈很大,也很小。无论您是谁,来自哪所学校,做着什么工作,您都可以向教育圈内的任何人提问,提问任何问题。
    无论是“英美教育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影响”之类的宏观问题,还是“如何帮助班里的多动症儿童”这样的微观问题,无论您是向教育大家发问,还是仅仅想问一个您工作中的下属,只要您想问的人,我们都帮您联络到他,请他回答您的问题。
    《教育人问教育人》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理想与现实问题的栏目,这些问题,您或想到,却从未有人回答,您或想探索,却一直无处着手。
    《校长》杂志会挑选出特别有趣或者特别实际的问题,每期大约五十个问题左右,然后以我们所有的人脉和资源,向被提问者提出这个问题,并告之大家答案。如果您的问题有幸被选中,我们将赠送您当期杂志作为纪念。
    当然,因为我们能力有限,或者有些提问者的胆识无限,肯定会有一些问题得不到答案。但是,我们会抱着一颗执着的心,以最坚持的手法,尽量完成您的愿望。就算一些无解的问题,我们也会把无解的原因和我们寻求解答的过程写出来。
    另外,也请您的问题遵循我们的原则:
    1.尽量选择问教育圈内的事。
    2.只能问中国人。
    3.不能在提问中攻击人。
    请遵循以下格式,投稿到栏目编辑王慧的邮箱920982814@qq.com
    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