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师”,还是“良师”?

(2010-11-22 09:39:1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师培养与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名师,即指在一定区域内名声好、名气大、名望高的教师。现在所言之名师,则指由官方正式认定、授予了名师称号的教师,可称得上是“正宗名牌”,大都是经评选产生的,凭心而论,其中大多数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但谁也不敢拍胸脯打保票说这里面有名无实、沽名钓誉的,压根儿一个就没有。许多教师,他们虽然从来没有得到过官方正式授予的名师头衔,但却得到了民间的广泛认可,是人们心目中的名师,是真正的“无冕之王”。还有一种“名师”纯属是自封的,这颇似以前的山大王,君不见许多课外补习班的小广告上都打出“名师授课”的招牌吗?如果顺藤摸瓜地访察下去,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名师”多为名校的教师,他们本身不一定有多大的名气,但来头确实很有名,很吓人也很能蒙人,莫明真相者便真信其为名师了。就有那么几位与我相识的教师,岁数不大,教龄不长,只是因为他们供职于名校,别人总称其为名师,他们开始时还谦虚几句,久而久之也就默认并以名师自居甚至忘乎所以了。是了,出身贵族,当为贵胄;出身名门,当为名人,只是此“名”非彼“名”而已。

人们常说名校要靠名师来支撑,也有人说名校与名师是互相成全的关系,但更多的时候是名校成全了名师,名校的教师比一般学校的教师更容易成为名师,无论怎么说,这都是实情。“名”是一种无形资产,既能造福,也能造孽,就看怎么用了;“名”的后面往往有个跟屁虫——“利”字如影随形,二者真要是勾打连环纠缠在了一起,想抖落开实非易事。弄不好,这“名”反成了人的累赘和包袱,即人皆为名所累。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成名以后,便自以为有了资本,架子也大了,脾气也长了,真耍起大牌来,谁也不放在眼里,就连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有恩他的人也都忘得干干净净。

良,好;良师者,好教师也。在语感上“良师”应比“好教师”更深一个层次。何为良师呢?别说,这个定义还真不是那么好下的,因为良师没有固定的标准,每个人心目中的良师形象不尽相同。我手里有一本“庆祝第二十五个教师节”中小学生征文获奖文集,书名与每名学生的作文题目是一样的,即《我心中最好的老师》。文题虽然一样,但每篇文章中所描写的“最好老师”形象却各放异彩。古往今来,圣贤先哲,名师大德,学者专家对为师之道多有论述,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换位思考,闭上双眼让时光倒流回到曾经的学生时代,认真地想一想:我们自己心目中的良师是什么样的呢?

在我看来,良师即是尽到为师之道的教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合格教师。具体地说——

良师是博学之师。

良师是艺精之师。

良师是德高之师。

良师是严谨之师。

良师是敬业之师。

良师是仁爱之师。

良师是宽容之师。

良师是育人之师。

良师是智慧之师。

……

以上谈到的诸条,我们当教师的不一定要条条皆精。在本职工作中真能做到其中的任意一条,或者能抓住其中的任意一条认真践行,而且是自自然然地做而勿须刻意地做,自动自觉地做而勿须别人牵着、赶着、打着地做,这就实属不易、令人肃然起敬了;若有一条能在你所教过的一届或几届学生的心目中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那么你大可不必推辞和谦虚,你就是良师确定无疑了。良师是有良心之师,良师是有良知之师。

从道理上讲,名师个个都应该是良师,但事实并非如此。可以肯定地说,良师并非都是名师,但他们的名字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既需要名师,也需要良师,且名师、良师是多多益善;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更需要的是良师。(贾书建)

                  欢迎登陆《校长》杂志全球官网http://www.xiaozhangchina.com/index.as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