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校长杂志
校长杂志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616
  • 关注人气:1,2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导教师做“明师”——关于推进学校改革的通信(一)

(2010-11-15 14:15:5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师培养与管理

陈教授:

    您好!

    我是一名农村学校的校长,这几年我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老师们也渴望通过专业成长提升和实现自己,我们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发展教师。

   最近,有一个问题在困扰着我。在老师们制定的“三年专业成长规划”中,很多教师有“成为县青年骨干教师”“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县一等奖”等目标。老师们想在公开课上证明自己的进步,希望通过成长而在名师评定中占有一席之地。当时看到这样的目标,我心里很为老师们高兴。但转眼间,三年就要过去了,实现了这些目标的老师几乎没有,这对我们不能不说是一个打击。扪心自问,经过几年努力,老师们成长进步是十分明显的,但在和城市教师的比较中,我们总还是有距离的。我们也给教研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建议,希望能在名师指标、优质课竞赛上适当倾斜农村,但他们的答复是,既要适当倾斜也要兼顾水平和公平。想一想他们的说法也有道理。现在,我自己已经不敢对我们的老师在成为名师上抱太大的希望了。

    就要对过去三年的规划进行总结了,该怎么总结和认定过去三年教师们的成长呢?另一方面,我们又在预备做新的三年规划,又该怎样引导教师做未来三年的成长规划呢?我们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里要向您请教了。

                                                               ×××

×校长 :

    您好!

    您的问题也曾经困扰过我。我在农村学校当校长时,还没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强烈自觉,但曾经用教研组的力量准备县里的优质课竞赛,我自己也不断和老师们讨论课、修改课,就是希望我们的老师在竞赛中有一个好的成绩。可最后的结果是铩羽而归,我们比不过城市的老师。这不仅让参与竞赛的老师失望,而且使我心生忧虑。可惜当时没有想到破解之道。

    这几年,把主要精力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上,多次面对和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总算有了一点想法,请您参考。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琢磨,不能认为,只要学习,只要练习,就会给人快乐。比如,现在让你机械抄写三十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就很难快乐。“说”在何处呢?“说”在“习有所得”。即在学习中要有所收获,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温故而知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体验到成长和进步才能享受学习的快乐。因此,我们需要引导教师追求学习有所得,体会有所得,并为此增加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和动力。

    但目标在哪里,所得在哪里呢?我的看法,引导教师做“明师”比引导教师做“名师”更加现实和有意义。

   “名师”是有名气的教师,是大家知道和认可的教师。不是做名师不好,而是名师需要他人的认定,要看他人的眼光。史铁生在《活着的事》中说:“他希望众人对他喝彩。但众人视他为一粒尘埃。”可以说,依赖他人的眼光很难培养一个强大的自我;另一方面,外部认定意味着自身难以掌控。比如,按照常规,这一年可能有一次优质课竞赛,你准备着,但突然地震了,这一年的其他活动都让路了,你的计划自然也就落空了。“明师”是什么?就是明白的教师。作为结果,明师是心里明白的教师,他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也知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作为过程,明师在不断研究自己——“人啊,认识你自己。”他在努力争取认识自己。可以说,名师需要依靠他人和外界条件,明师则主要依靠自己。

    当然最好的出路是做“明白的名师”,也就是做“明师”中的“名师”。成为明师中的名师可以有成为名师的追求和目标,但追求成为名师不可太执着,先把功夫放在成为明白的教师上。我们相信,在成为明师的道路上走下去,早晚会有机会成为名师的,那时候的名师才能名至实归。

    寻找成长的动力,需要明白专业成长可能带给我们的变化,在体会变化中获得成长的信心,并致力规划和实现更大的变化。

    成长变化何处寻?

    首先,可以把眼光放在教学有效性变化的审视和追求中。比如,学生参与教学是否更加积极主动?是否有更大比例的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成效是否更加理想?教学是否更轻松?是否更加得心应手?教学的合理性、教学的有效性增加表现为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可以把眼光放在教学自觉性变化的审视和追求中。教学自觉性增加表现为我们开始积极主动追求教育的意义、教学的意义,追求有效的教学,追求有意义的教学生活。自觉性增加意味着研究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研究性教学将成为新的教学方式。通过研究,我们的教学更加具有理性,我们开始由经验型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第三,可以把眼光放在教学效能感变化的审视和追求中。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学效能感增加表现为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心的增加,它使我们对教学行为导致的结果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并对结果充满信心。教学信心不断增强将使我们的教育生存方式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满怀信心、充满活力地进行创造性劳动,享受由创造带来的教师的幸福生活。

    我认为,这可以成为指引老师反省和总结专业成长的要点,也可以成为新一轮规划认真思考的方向。

    祝您和你们学校的老师能不断体会和感受成长的快乐!

                                                                  陈大伟

摘自2010年第 8、9期《校长》杂志

欢迎登陆《校长》杂志全球官网http://www.xiaozhangch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