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米高度看问题
(2010-03-25 10:20:30)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生课题 |
今天经历了两件事,深感能从孩子角度看问题是我们这些成天与孩子相处的校长、教师的基本素质。第一件事是,今天上午听了一节科学实验课。课结束就是放学的时间了。我把听课笔记本放回办公室,走出来,一个男孩走过来告诉我 :“许校长,有人拿杯子到教室里去了。”我一听就知道有孩子把实验用的烧杯拿出了实验室。
吃完饭,我找来了上实验课的老师和班主任,商量如何处理这件事。上课的老师告诉我,已经到孩子身边追回了烧杯。我说 :“一个两个烧杯是小事。我不把这件事看作是孩子偷东西。我理解可能孩子喜欢做实验,还想用烧杯来做一次。如果是这样,烧杯借给孩子也无妨。”我请两位老师去了解一下。我真想孩子拿走烧杯是因为喜欢上了做实验,如是这样,对这件事武断地处理,很可能扼杀孩子做实验、探索、研究的兴趣和热情。这真是应该慎重的。
第二件事是,今天傍晚放学时,我从办公室走出去,准备看看各班放学的情况。刚走出门,迎面走来一个小男孩,毛衫外面穿了一件棉背心,额头上似乎还有些汗涔涔的,好像刚上完活动课。见到我,他仰起头说 :“校长,我的一件羽绒衫找不到了。”接着,他告诉我下午第二节上体育课时,他把羽绒衫脱了,放在了足球门的铁管上。下课时,忘了拿走,现在去拿,没有了。他要回家了,妈妈就在校门口等他。
孩子少了衣服,能找到我,是出于对校长的相信,同时我也嘉许孩子有困难能来找我。有事能找校长帮助的孩子本身就是大方的孩子。因为要去教学楼巡视,我让他坐在教导处等,请学校广播播了一个通知,请在足球门上捡到一件羽绒衫的老师或同学把衣服送到教导处。巡视了一幢教学楼后,我走到教导处去看那男孩。孩子还在,见我进去,恳切地望着我。透过孩子的目光,我知道孩子很想我能帮助他找到衣服,否则他回家极可能受到妈妈的责怪,妈妈脾气急的话,很可能要挨打。
我想,衣服就在下午丢掉的,其他同学即使捡到,也不可能身上穿一件,手上拿一件回家,衣服一定还在校园里。只是刚才播通知时,正是放学的时候,校园里、各个教室里都比较嘈杂,老师和同学或许没有注意听。丢衣服的孩子急,其他人没有什么着急的,捡到衣服的人或许已忘了这件事,也许他正忙着其他事呢,没有想到教导处里丢了衣服的男孩正着急地等待呢。我便请倪永华老师带男孩逐个教室、办公室去找。这时,正好孩子的妈妈找了上来,便与他们一起去找。正如我所料的那样,一会儿,他们在一个办公室找到了衣服。当男孩和他的妈妈从校门口经过回家时,我正在校门口看孩子们放学。见到我,我问衣服找到了吗,孩子的妈妈连声向我道谢,说找到了。
这两件事都很小,但这样的小事常常在校园里发生,我们遇到了真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这样能够把事情处理得更圆满。其实,这一个过程,也是在做教育。第一件事,是出于一个教育人对孩子探求兴趣的爱惜。哪怕孩子的身上只有一点点这种探求的兴趣,我们都应该悉心呵护。
第二件事,是在给孩子示范什么叫帮助人。我想如果孩子在校园里丢了一件衣服,居然连校长也找不到,他回家受妈妈的责怪还是小事,如果因此使孩子对学校、对同学失去信任和信心,从此心里蒙上阴影,那对于这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就是大事了。真是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
编辑 余春林
摘自《校长》杂志
《校长》全球官网:www.xiaozhang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