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作研究》研究报告
(2015-06-12 22:19:17)分类: 小课题 |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作研究》
研究报告
辛店镇田刘小学
【内容摘要】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作应以实际为根本,整合教材知识与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实施作文教学。本次小课题研究的愿景是学生能够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作文写作,摆脱以往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态度,真正使学生爱上作文,爱上写作。在作文的教学中,我们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深入研究课标、钻研教材教法为基础,彻底改变以往作文课的单一、陈旧的思维模式,以全新、开放、包容、共通的心态来进行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来源于生活,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
【关键词】作文写作,方法,生活,兴趣
一、课题的由来及界定
1、课题的由来(研究背景)
三年级是学生时期作文的起始年级,存在着学生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现象,纵观多年的语文作文指导教育方法,我们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同阅读教学相比显得尤为欠缺,尤其是启蒙作文的指导。因此,本课题在充分调查三年级写作现状的前提下,能为学生喜欢写作文、会写作文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和途径。
2、课题的界定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三年级学生具有双基知识较强,阅读能力薄弱的特点。薄弱的阅读能力直接导致该学龄段学生在写作时的写作素材缺失等现状,学生因而进入“无话可写”的死胡同:越不会写越不写,越不写越不想写。
本课题将立足于三年级学生的学生学习特点,从学生周边的生活环境着手,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多读、多说、多写,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1)寻找导致小学三年级学生不会写作文、害怕写作文的原因。
(2)探索如何促进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身边的人和事,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进行观察。
(3)通过系统的阅读训练、阅读指导,让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从而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2、研究内容
(1)三年级学龄段学情分析,了解该学段学生作文情况
(2)调查学生中存在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以及教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3)探索“生活中作文”实施方案
(4)培养学生组织素材
3、研究方法
(1)研究调查法。
研究调查法自始至终贯穿课题研究,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原因。在小课题研究中期与后期也应进行及时跟进,以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教师前辈们关于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指导策略的研究成果,及时吸取与时俱进的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3)经验总结法。
本研究方法在每个阶段最后实施,根本在于对本阶段的总结与反思。经过各阶段的研究后,通过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4、研究步骤及过程
(一)、准备阶段
该阶段处于小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也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基础阶段。本阶段查找搜集关于本课题的理论,制定研究方案。
(1).主持人进行课题动员,提高全体课题组人员的共识,撰写“课题研究学习体会”。
(2).课题组成员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现状,以及教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进行调查,并与主持人一起组织制定下一步研究方案及安排研究计划。
(3).主持人根据调查结果与课堂实际情况撰写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等小文章。
(二)、实施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主持人与课题组成员结合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实施课题研究。
(1).根据课题研究具体操作措施和做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2).课题组成员积极深入实践研究,搜集各项活动资料。主持人结合课题组成员提供的活动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性评估。
(三)、反思阶段
本阶段将结合前两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本阶段为本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将进一步深化小课题研究深度。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研究,对学生习作的观察,继而查找问题,进一步撰写教学设计或教学反思,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条件。研究成员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出彩点”进行讨论与反思。
(四)、总结阶段
根据前三阶段的进程,总结本课题,形成最终研究报告,即《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作研究研究报告》。
全部阶段结束后,回顾梳理本课题全部材料,并将总结得出的理论进一步实际化,使其在将来能够顺利运用在教学中。
三、研究成果与成效
(一)文章类成果
1、专题征文与研究论文
(1)《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作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为解决三年级学生作文写作无话可写的现状,小组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商讨得出:首先,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才是解决学生无话可写问题的关键。其次,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应立足于课堂教学。课堂是小课题研究的主要关键,研究人员应该着重课堂的教授。最后,作文写作研究应着眼于学生,从学生着手进行研究才是正确的方法。
每位学生对作文的理解程度不同,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保护学生写作思路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使学生都能够写出自己的文风。
(2)《浅谈三年级作文写作研究》
三年级学生双基知识掌握较好,但阅读能力薄弱。薄弱的阅读能力直接造成了学生在写作时的知识面狭窄,写作素材缺失等现状。作文写作过程中的“教师教,学生写,教师批,学生看”的传统模式,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根本上抑制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科学积极的评价是三年级作文写作的条件,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才是解决学生无话可写问题的关键。
以上两篇研究论文均发表在新浪博客,被“禹城教科研”博客转载。
2、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
(1)《老师,您居然也看<熊出没>》
学生们都能体会到写作文不会是那么的枯燥乏味。只有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细心体会、品味每一天,抓住每一刻的亮点并及时反思,每位学生都能有材料可写。并不是每逢作文课,学生们抓耳挠腮,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作文课也不会成为学生们最最头疼的一堂课,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原来作文也可以这样写。
(2)《兴趣是作文写作最好的老师》
怎样在其余类别的作文中都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想首先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只有对周围事物有观察兴趣,才能对作文习作有兴趣,进而将各类作文写好。若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无异于“赶鸭子上架”,教师再努力也是徒劳。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首要条件,更是作文教学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以上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均发表在新浪博客,被“禹城教科研”博客转载。
3、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观察 在实践中学习》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广泛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观察能力,交往与反思能力,尤其是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完全是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观察与学习,都能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权,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应该亲身体会实践过程,引导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除此之外,还应该具备科学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案,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此篇教学反思发表在新浪博客,被“禹城教科研”博客转载。
4、研究感悟、研究随笔等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作研究”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作文写作的启蒙应以实际为根本,整合教材知识与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实施作文教学。本次小课题研究的愿景是学生能够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作文写作,摆脱以往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态度,真正使学生爱上作文,爱上写作。在作文的教学中,我们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深入研究课标、钻研教材教法为基础,彻底改变以往作文课的单一、陈旧的思维模式,以全新、开放、包容、共通的心态来进行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来源于生活,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
此篇研究感悟发表在新浪博客,被“禹城教科研”博客转载。
(二)实践类成果
1、将时间充分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还会调动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与发现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感觉他们观察的事物、身边发生的事情都是可以用文字来表达的,因此他们会有极大的兴趣和动力,以至于投入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和探讨如何将所见所闻所感落实在文字上。教师应切切实实追踪学生的观察过程,在学生的观察、感想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才会有可能在写作的环节能够文思泉涌,完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佳作。
例如:有一节作文课,我上的是“画画课”。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开始画风景。就这样,我和他们一起将房子、小河、小桥、草地、蓝天依次按顺序展现在了画面上,以及学生们的动作、语言、都一一列出了,学生在这样说说画画的过程中,将这些好词好句都记住了,同时也将风景的方位顺序清晰地记在自己的脑海中了,从而将按空间顺序描写景色的方法熟记于心。
2、作文教学应立足于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堂正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同学们交流,教师能够理性正确评价学生的搜集成果。课堂还是教师传授写作方法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我令学生翻开《导学与训练》,讲了其中一篇阅读题,这篇文章题目是《鲁班造伞》,以增加学生的写作储备。之后,我根据鲁班进行发散思维,之后通过《熊出没》中光头强的电锯进行提示,触及了学生们的内心,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便集中注意力听我接着往下讲。此时正是给学生讲授知识的最好时机,我便教育学生写作文不是单纯的文字累积,而是细心体验生活,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讲到这,全班同学有所顿悟。之后我继续循循诱导,从“熊出没”讲到“鲁班造锯”,进而讲到作文写作方法。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收获颇丰。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学生语言文字功底略差,时有病句出现;作文题目不够精炼
(2)小学语文涉及内容很多,学生不能较好地调整作文写作时间
(3)该阶段学生初步写作,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形成心理障碍
2.改进措施
(1)加大学生的词语积累以及背诵,严格要求学生掌握课标要求的词语、古诗句以及背诵内容,通过多次书写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基本功。
(2)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工作,摆正作文课与其余课堂的关系,做到基础知识与写作能力共同进步。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每晚要求学生回家阅读一篇文章;教师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督促学生的阅读质量。
(3)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放手书写,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写作,还要及时把班内佳作的成功经验与学生共同分享,以提高全体同学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2003/14-15合刊(总第85期)美术专辑(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刘云
2、高密教育社区 » 教育研究 » 教学研究
»
3、《教学与管理》2006年26期《小学中年级作文儿童化观察的实践》王乐之
4、《赤峰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钱淑敏
5、《上海教育科研》1992年03期《小学生作文心态调查》
2015年6月12日
(主要撰稿人:马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