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孩子在日本幼儿园遭遇"友谊障碍"

标签:
日本地震日本生活幼儿园海贼王 |
分类: 亲子生活 |
昨天下午,优佳从幼儿园回来后,傍晚的时候,我带着她和妹妹去超级市场买菜。
她自己骑着小自行车,我用婴儿车推着妹妹,一边走一边和她聊天。我是个有点“八卦”的妈妈,每天都会颇费心思地旁敲侧击地从她嘴里套出一些她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来判断她的幼儿园生活是否愉快。昨天也是一样,聊着聊着,优佳突然“不经意”地对我说:“妈妈,你还记得去年一起上写字课的那两个大班的姐姐吗?去年我们一起上课的时候,那两个大姐姐不让我和她们一起玩.”
哦,我心理掠过一丝惊讶。那两个大班的小女孩我是认识的,每次去接优佳的时候还会看到她们在一起玩。一直以为优佳和她们的关系不错,今天怎么突然说这两个姐姐不和她玩了?“那你知道为什么姐姐不让你跟她们玩吗?”我问道。“不知道啊,反正她们就不让我和她们一起玩,我就一个人偷偷地哭了好几次.”
可怜的小家伙,听完她的话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啦呵呵。这不仅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我小的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可能会知道,在农村如果一个家庭既没人脉,又没势力,又不会去讨好周围人的话,那这个家庭在这个村里会很孤独的。碰巧我们家就是这样一个家庭。据说从我的爷爷奶奶那辈开始,因为奶奶是地主,爷爷是教书的“臭老九”,再加上爷爷这种小知识分子的清高,使得爷爷奶奶在当时的村里很不得意。以至于到了我们这一代都是如此,村里的小孩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没有我们参与的份。即使勉强和大家玩在一起,也经常是被欺负回家而收场。所以,我对童年的回忆除了和自己的弟弟,邻居家的两个小孩一起玩之外,唯一陪我们的就是我们家曾经养过的一条大黄狗。
不过,这些在我的心里并未留下阴影,可能是因为孩子天真的天性使得自己并未被这些"不公平"的待遇有过任何伤害,长大以后自己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有自己可以倾诉的对象。
不过,当类似的问题发生在自己小孩的身上的时候,作为家长难免会有些担心,会担心她的心是否被伤害。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安慰她,就故做轻松地说:“宝宝,你知道吗?有时候大小孩不太愿意和小小孩一起玩,就好象有时候你也不太愿意和妹妹一起玩一样。大小孩有时候会觉得小小孩太麻烦了,是不是?”“恩,是呀,我就有时候觉得妹妹太麻烦了,不愿意和她一起玩呢.”优佳很赞同地回答我.
可能我们每个人在童年的时候都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我承认作为一个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我更担心自己的小孩融入不到这个异国他乡的社会。不过,为了使两个小孩不忘记中国语和中国汉字,我们在家里是一定坚持说汉语,也一直在坚持教她们两个认识中国汉字,给她们讲一些国内孩子听的故事,每次从国内回来都会买回很多国内的儿童书……所以,优佳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也仅仅会用日语说自己的名字,告诉老师要上厕所这些最基本的日语词汇。前段时间,听一个日本妈妈说她认识一个中国人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给孩子改成日本名字,为了孩子与周围环境能很快融合在一起。这个日本人妈妈很好奇地问我们会不会改名字呵呵,我当时就说我们不会改的。因为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敢面对的话,那将来你能期望他/她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吗?
当然,偶尔我会对我的做法感到不安,有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这样“残忍”的做法,是不是对小孩不公平呢?特别是当看到孩子开始上幼儿园时,因为语言的问题而没有及时交到朋友,因为语言问题而无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顺利地把老师教的儿歌唱下来,因为语言的问题搞不清楚老师分配的任务而无法去圆满完成的时候,我的心里都会充满了愧疚。不过,这种愧疚从来没有在孩子的面前留露过,既然已经做了"狠心"妈妈,那就"狠"到底吧!
三月份的时候日本发生大地震,我把两个小孩送回国内呆了将近三个月。等我们再回来的时候,优佳发现她上学的班级从小班变中班了,因为我们重新选择了校车的路线,所以新的班级全部是新的面孔。这无疑对她来说又个个新的小挑战。各位妈妈们可能都知道,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很快就会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后来的孩子要想挤入各个已经成型的圈子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经过了三个月的中国生活,再次回到日本的幼儿园插入中班,适应起来比刚上小班时的难度还要大。开始的几天优佳还高高兴兴地去上幼儿园,后来渐渐不愿意去上学了,甚至发展到早上一提去幼儿园就要掉眼泪的程度。我有点紧张了,问她为什么突然不喜欢幼儿园了呢?她不回答,就是哭。我问她:“是不是没有小朋友一起玩?”“恩”她含着眼泪点头。“那要是回到以前的班级呢?”我又继续问她。“要是回到以前的班,我就愿意去。”她接着回答我。哎,看来问题真的是出现在这里呀。
一天早上,当她又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时候,我就看着她的眼睛很认真地和她说:“宝宝,你知道吗?3月份的时候这里发生地震了,姥姥担心你们有危险,所以妈妈把你送姥姥家呆了一段时间。现在我们回来了,我们要和以前一样,你要去幼儿园。可能新的班级里没有你认识的小朋友,你又不太会和他们说话(国内呆了三个月,日语忘的差不多了呵呵),所以你不太愿意去上学对吧。但是,你想想,去年你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不是也一样不会和小朋友说话,没有朋友吗?后来很快你就有了那么多小朋友,你们大家还互相写信,在一起玩,多高兴啊。现在也一样,很快你又会有很多小朋友的.以前那个班的小朋友都是你的朋友,那现在这个班的小朋友又要变成你的朋友了,所以,你是你们幼儿园有最多朋友的小孩,多厉害啊!是不是?”
听了我的话,优佳破涕为笑了。勉强上了幼儿园的校车。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此后的几天她还是有不愿意去上学的情绪。作为妈妈,我能做到只是给她反复讲这些“大道理”,然后在每天送她上校车的时候,亲身做榜样,主动大声地快乐地和其他妈妈们打招呼,帮助优佳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很快,不愿意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小家伙又恢复了对幼儿园的喜爱,我心里也算是舒了口气啦!
前几天看过一位日本的幼儿教育学家写的一篇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增强面对压力的抵抗力的文章。文章里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孩子也有孩子的压力。比如说:和小朋友的关系发生矛盾,家庭中父母吵架,学习上的问题等等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压力。目前很多父母都不想看到孩子受到压力,甚至想替孩子承担或者逃避生活中的压力。其实,父母帮助去承担或者帮助去逃避这是种很不好的做法。父母要做的是如何帮助孩子把"有害"压力变为"有益"压力。比如说孩子与小朋友发生矛盾了,不要去责备自己的孩子或者责备对方小朋友,而是要孩子学会从对方的立场来看待目前两个人之间发生的问题,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体谅对方的心情,然后和对方一起去解决问题。这样,“有害"压力就变为“有益"压力了。孩子在这种"有益"压力下才会身心健康成长,将来正确面对自己人生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细想想,真的如此呀!父母要保护孩子是天性,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又能保护到他们多久呢?我们的保护伞又能撑到多大呢?与其去保护他/她,不如早早教会他/她应对困难的能力。“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这是我初中老师常教给我们的一句话。
最后,给大家来张照片吧呵呵!今年夏天是“海贼王”的热潮,很多商品都冠上了海贼王的名义来卖。也许这个时候的日本最需要的是海贼王的这种坚持不懈,勇敢执着地去追求自己梦想的精神动力吧!
我也想借助里面罗宾小时候被迫流亡的时候,她的救命恩人对她说的一句话:“无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困难,一定要笑出来。到辽阔的海洋上去吧,那里一定有你的伙伴在某处等着你……”于是,罗宾在20年后遇到了路飞等一伙携手努力,共同患难,共同去追求各自梦想的伙伴。
是啊,无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困难,一定要笑出来。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你的伙伴在某处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