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邢矿业强制55周岁职工离岗
没有法律依据
前不久,武钢强行勒令职工离岗引起轩然大波,因受到舆论界的巨大压力,武钢上层不得不出面解释,此时他们已不再像对职工时的那种彪悍,而是遮遮掩掩,百般狡辩,不敢直言“减员”。无独有偶,地处河北邯郸的邯邢矿业有限公司,不顾前车之鉴,逆风而行,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底,强制据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前5年的在职职工提前退岗,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该讨论稿开篇还信誓旦旦地说“要以国家法律为依据”,这些被强行剥夺了劳动权利的“被退休”职工一脸无奈,他们说,他们根本找不到国家相关的法律条文。
邯邢矿业之所以这么做,是有他们看起来似乎“有理”的几条理由:
一是市场因素。由于国际国内钢铁行业的不景气,钢材价格低迷不振,公司处于亏损运行。二是公司人员臃肿,人工费高居不下,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是生产成本高位运行,价格严重倒挂,裁员在所难免。
根据公司的这些理由,职工有他们自己的不同看法。目前钢材市场低迷是个现实,职工也理解,问题是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受到质疑。公司效益好的时候,整个员工普遍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好处,没有分享到改革所带来的红利,稍遇风险,便转嫁职工头上,这是广大职工所不能接受的。再有,公司的盲目投资所造成的损失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造成公司抗风险能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笔账不应算到职工头上。说到人员臃肿问题,职工更是一肚子冤屈,尤其是老职工。前几年景气的时候,公司领导层由于对市场前景的严重误判,连续几年招进了几千名技校生,据说这批技校生没有获得上面的编制批准,不仅分摊了在职职工的福利,而且造成人员的超编。造成目前这种窘境的原因不在下面,而在于领导层的决策失误,为什么要有老职工来买单?为什么一定要有牺牲这些老职工?至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是个老问题,也不是一句半句所能说得清楚的,但有一条,公司观念成就,管理老套,习惯于高高在上的老爷作风是其中不可否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目前来说,公司所有的矿山都在赔钱,全公司就是在死啃北名河铁矿一家。先说前几年制定岗位工资系数,说的是向一线倾斜,向脏苦累靠近,事实呢?还是坐机关的高于井下职工,造成“头重脚轻”的怪象,就拿玉石洼来说,一天就生产那么几车残矿,而大部分都在机关坐着,真正在井下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那么,现在要用减员来挽救企业,这是唯一选择吗?能救得了企业吗?
即使一定要裁员,也要裁得有理有据,不能一张口就是“一刀切”,这样做是有点快刀斩乱麻,但法律呢?人心呢?如果置国家法律于不顾,置职工冷暖于不顾,这样的企业还能恢复生机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