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学》2014年9期附小小说目录
女儿的天空——孙毛伟
小小说两题——李子胜
黄牛奇情——黄学友
摊上事儿了——龚如剑
戏里戏外——付卫星
戏里戏外
长生的师傅老马是唱老生的,他唱的《铡美案》红遍全省。老马收长生为徒的时候就告诉他,这唱戏跟做人一个道理,要戏里戏外一个样,只有踏踏实实做人,戏才能唱好。
老马的个头并不高大,看上去还有些斯文。当初团里并不同意他演包拯,只是他一再要求试试,团长才勉强同意他试上一试。谁知他穿上戏装一上台,就像变了一个人,唱念做打,技压群雄。他扮的包拯也与众不同,一招一式都透露出一种威严,一身正气,一上场就赢得了一个满堂彩。
老马的《铡美案》有了名,各地的邀请也就多了起来。有一次,老马他们开车要到老区搞慰问演出,半道上他们突然接到一位市领导的电话,说有家全国著名的私企老总来本市,提出要看老马的《铡美案》,价钱是平时的三倍,团长便决定中途返回。老马却坚决不同意,说老区的群众都在等着他呢,不能让他们失望,要回你们回,他就是清唱也要为老区群众演出。后来他们还是顶着压力,坚持把戏唱完才回去。老马的举动赢得了众人的赞扬,说他是戏如其人,还真有包拯那么一股子不畏权贵的气势。
后来,老马从一线退了下来,做了团长,这包拯就有长生来演。长生是得到老马的真传的,唱的《铡美案》与师傅比起来一点也不差,照样风靡四方。
老马自做了团长之后,一大半精力都用在管理和应酬上了,上台的机会很少了,练功吊嗓子就更是见不着他的影子了。有时他来了兴致,也会来到后台,对长生说,师傅嗓子痒了,替你两场。长生赶忙替师傅化妆披挂,送老马登场。可一到了台上,老马就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台下的观众也感到了不一样,掌声稀稀拉拉的。老马一下来就摇头说,看来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点不假,我这才放下几年,就成这样了,不练功不行呀!但长生总感觉师傅欠缺的不只是功力,而是精气神。
再后来,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剧团也受到了冲击,上面下拨了一笔资金,用来剧团改制。老马给剧团开了几次会,号召大家集思广益,各显神通,有活路的团里绝不阻拦。他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大伙各奔东西,自己找饭吃。具体那笔资金他只字没提。
长生见大势已去,只好告别师傅,跟几名搭档另起炉灶,组成一个草台班子,到外地去谋生。
这一别就是十年。
这年春天,长生突然接到师傅的电话,要他火速回团,说有新任务,长生一时拿不定主意。先不说这边离不开他,就说这十年吧,他虽然很少跟师傅联系,可他多多少少听到些师傅的风言风语,都是跟当年上面拨付下来的那笔资金有关。有人说他现在城里的那套住宅就是用那笔资金购买的,但碍于师傅的情面他一直没敢问,这次何不趁机探听一下虚实。
长生是在老马的家里见到师傅的,二百来平的房子,装修得很气派,老马精神抖擞不减当年。他说今年省里要开展振兴传统剧目活动年,咱们的《铡美案》是其中之一,这包拯非你莫属呀。长生的心思却不在戏上,他环视了一下房子里的布置,说你这套房子加装修不少钱吧?老马听出了话音,说你也信那些谣言?长生说我不信,可我要找到我不信的理由。老马脸色阴沉,说这包拯你看着办,不要丢了师傅的面。
演出的那天下午,恰巧有几位团里的老人来找长生,说他们正在追寻那笔资金的下落,他此时要出演《铡美案》就是为老马脸上贴金,叫他三思而行。长生因此到场晚了些,不想老马对他大发雷霆。长生知道师傅心中的不满,也没多说,坐到后台要去化妆。可老马不依不饶,把长生推到一边,说没你他照样能演好这出戏。说完就吩咐别人为他化妆穿戴。
长生并没走,他悄悄躲在人群看师傅的演出。他没想到,这么多年了,师傅的功底还是那么好,唱念做打,不减当年。但细心的长生还是从中看出了一丝“破绽”。老马在最后一场要铡陈世美时,叫板底气不足,隐约中有一丝胆怯和心虚,完全没了包拯当年那股刚直不阿的阳刚之气。长生心一沉,心说,看来我是看错了师傅。
果然,老马不久就被双规查办了,还被判了刑。
长生去监狱里看师傅。老马对他说,师傅演了一辈子包拯,最后让包拯给铡了。看来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点不假,做人也是如此,要戏里戏外一个样,老实做人,可惜师傅没做到……
《天津文学》2014.9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