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茶不成都

(2010-01-11 10:08:33)
标签:

茶艺

茶道

文化

成都

金刚石

琴台路

五牛烟

分类: 友人札记

 

 

 

http://s7/bmiddle/640de480hce084427c286&690

 

 

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浮在茶上的城市,茶馆就和生活一样,不是一个的得分游戏,各色的茶馆,用老成都的话来讲,讲的就是味道,杯茶人生,百种滋味。。。。。。

 

《红楼梦》妙玉讲茶,说茶多饮两杯就是饮牛了。当然,大观园里面的大小姐们喝茶,要品到“和 清 静寂”,要有大家闺秀的矜持,而我们不一样,四川的茶馆,是“盖碗茶,旱烟锅,街边边摆张八仙桌,老太爷请坐,请上座。”茶倌儿清早当街一声吆喝,撑门脸儿的一定是附近辈分最高、威望最高的,银须白发还要有两道长寿眉。茶馆老板人脉广布广,生意好不好,门口的那张熟脸最能证明。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婆家,外公是个老茶客,每天定点泡茶馆,风雨无阻,老桌、老凳、老墙、老熟人,听一耳川剧的清音,抽一口叶子烟,烟一杆茶一碗,赛似活神仙。而我,一个三岁的孩子,满桌子乱窜,看老人们打长牌,饿了抓一把桌上的花生瓜子,跑累了随便拣杯茶一饮而尽,还有模有样扯着嗓子喊:“哥老倌,掺茶!”童年的饮茶记忆,多年不曾忘,成年之后回故乡,已是人已逝,物已非,我该去哪里寻找我的儿时记忆!

在成都生活,人说:不去茶楼就不是成都人—无茶不成都。遍布大街小巷有5000多家茶楼,但是我一直拒绝用茶楼来代替我儿时记忆当中的“茶馆”印记,一词之差,楼是无聊之人打发无聊的时间,说一些坊间传闻,谈一些生意之经,麻将桌上施勾兑之功,曾多次看见饮茶之人脱鞋而坐,大声喧哗:“放到,我要碰二筒!”在这里茶成了可有可无的解渴之水,品茶还真成了《红楼梦》中的饮牛了!每当路过“XX茶楼”休闲浴足,机麻雅间的牌子,摇摇头,走我的路。

 

2000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在琴台路的一个20个平方的茶叶小铺子,见到了刚刚出版了《奔生》小说的金刚石的时候,环视这样一个小铺子却是高朋满座,大家都捧着一杯颗颗竖立的竹叶青的玻璃杯,抽金刚石2块5一包的“五牛”烟,品茶论道好不热闹,“好茶随便喝,便宜烟随便抽,茶艺表演随便看。”这是当时茶叶铺的待客之道,每天,你会看到上到省市领导,小到普通市民,烟雾缭绕,笑声满屋,门口更是一堆人,照相机狂闪,金刚石的一对龙凤胎儿女的长嘴铜壶表演又开始,5岁开始练习长嘴壶的两兄妹,每天在琴台路表演是他们的必备功课,露天为舞台,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到获得一大堆的荣誉:“成都琴台路形象大使”“四川旅游形象大使”“联合国促进和平大使”。

 

我开始喜欢上这个小茶铺,到现在,我一直很怀念在琴台路的日子,怀念我们一起下棋的日子,怀念在网络上和其他茶人论战的日子,怀念在街边晒太阳的日子。。。。。。我慢慢的成为一个成都人,慢慢理解“无茶不成都”的含义,茶是志同道合,茶是互相了解,茶是品人生感悟,成都是一个圈子,包含了金刚石这样每天爬格子,以茶会友,而不是纯粹为了利益搞出一些所谓“茶文化”的人,空有豪华装修却是一副空皮囊的茶楼。

 

2004年我见证了一个金刚石全力帮助的“茶人”,用卑鄙手段将其赶出了琴台路,过程不必细说了。至今这个铺子还在琴台路,看见这个人开着奔驰,挂着当年我们挂上去的牌子,表演着不痛不痒的茶艺。每次过琴台路,我都给自己说,人生起伏,往前看,路在前面!与其说给自己,还不如在勉励着金刚石。

 

现在金刚石还做着茶,我的喝茶经历随着他走了成都的不少地方,我们曾笑着自嘲“我们现在是喝茶大篷车,老换地方,春江花月喝了,江汉路喝了,同仁路也喝了。”但不变的是那一份淡然。他现在做着他的“峨眉茶道”,长嘴铜壶表演,儒家、道家、佛家茶道,北大讲学,国外讲茶,培训学生。我很欣赏他的一句话,:“我们的茶道,其实说白了就是茶技表演,道要讲究一个悟字,是在内心运行的感悟,茶道表演要让人看到点“道”的影子,我们也就不枉费表演一番。”

 

无茶不成都,品茶,水,器,艺、茶缺一不可,很多时候,我们都忘记了一点,品茶还要与人,人最重要!!

 

(注:五牛烟是成都卷烟厂的一款香烟,因价格低廉,味道醇厚深得成都市民喜欢,可惜现在不生产了,很怀念五牛的味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