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地中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阳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在中国古代,王者“功成治定”(统一并稳定天下),必定把“改正朔”(改历法)、“作宫邑”(建都城、宗庙)等当成国之大事。周人为了灭商,将都邑从丰迁到镐,一步一步干掉拱卫商王畿的诸侯国,最终经过牧野一战,彻底灭掉殷商。灭商之后,周武王觉得镐京的位置对于这样一个国家来说,已经太偏西了。于是乎就在离天室山(嵩山)不远的地方,伊、洛之间的“有夏之居”选定了新的国家都城地址,将九鼎迁于此。遗憾的是不久周武王即病逝。 但继任的周公、周成王没有忘记周武王的遗志开始在伊洛之间营建新都洛邑。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2/01/1121/237638614_1_202201110924045.JPEG 周公到洛阳,用土圭法测得洛阳所处的地方即为“天下之中”,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尚书·洛诰》记载:周公“朝至于洛师”,对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确定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皆“惟洛食”(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过“土圭测景”选定洛邑基址的史实,被载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为封邦建国的成法。
“土圭测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国的中心)。这种方法的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
“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
用这种方法测到的就是“土中”洛阳、“洛邑”的理论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