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的汉字和谜语:十三十四月
(2025-03-17 21:18:53)闰月。在夏代,传说夏历是“初昏北斗,斗柄悬在下”这天象所在的月为正月——通过观察天象来确定回归年,这个误差其实是很大的,毕竟你靠人在晚上去观察,而当时还要依靠鸡鸣来定时辰,这个晚上观察的时间点就很难掌握了,掌握不好,这个误差就会很大。
商代历法比夏代进步不少,商代开始以干支记日,这个发明一直延续到今天,中间从无误差,使现代学者能通过古代的干支记载来推算当时的时间。商代人们也以月亮盈亏来记月,由于一年是十二次月圆月亏还多几天,于是在年底置闰,也就是在年底增加闰月,不是像现在的农历,考虑节气,而将闰月放在某个月的后面。所以当时放在年底的闰月就是十三月,甚至十四月、十五月,
。所以现代考古学家经常在甲骨文卜辞中发现十三月、十四月,甚至十五月的记载,其缘由就在于此。
周初的历法继承了夏代、商代的历法,所以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还能发现十三月、十四月的记载,不过据说周公发明了土圭,用以测定日影长短变化,这个就比夏代人观察斗柄方向要靠谱多了
前一篇:国学中的文字和谜语: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