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毒冒

又治也。《易·师卦》: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注:王云:毒,役也。马云:治也。《庄子·人闲世》:无门无毒。注:毒,亦训治。
又同育,亭育化育之意。《老子·道德经》:亭之毒之。注:亭以品其形,毒以成其质。毒,徒笃反。今作育。《唐代宗诏书》:中孚及物,亭育为心。张说《撰姚崇》:亭育之功成。皆以亭毒为亭育。古毒育者义通。
又《韵会》《正韵》都毒切。音笃。身毒,西域国名。在大夏东南。一名捐毒,又名天笃。师古曰:今之天竺。盖身毒声转为天笃,笃省文作竺,又转为竺音。《山海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天毒,其人水居。郭璞注:天毒,卽天竺国。
又《集韵》待戴切。《正韵》度耐切。音代。同瑇。瑇瑁也。亦作毒冒。《前汉·地理志》:多犀象毒冒。注:师古曰:毒,音代。冒,莫内反。通作玳瑇。
又叶昌石切,音尺。曹植《思归赋》:何曾雲之沈结兮,悼太阳之潜匿。雨淋涔而絫注兮,心愤悁以凄毒。 《说文》:,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从屮从毐。《广韵》:本作。今经史省屮,从作毒。 [8]
古籍书影
前一篇:小畜小过卦相同
后一篇:说文解字看易经为何有鸟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