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游呼和浩特呛蒙古教授(Lilaccity)

标签:
内蒙古呼和浩特丁香节库布齐沙漠内蒙小吃 |
分类: 神州行纪 |
四月底五月初,在紫丁香盛开的时节,我与北归的雁群一起,飞到了呼和浩特。连港澳、带台湾,内蒙古是我所到的神州最后一个省区。此刻,呼伦贝尔的草还未长出来,虽然没了在大草原上信马由缰的兴趣,但能到库布其沙漠滑沙越野,并意外地邂逅满城袭人的丁香花,倒也不虚此行。
说实话,此前我对内蒙古的了解十分有限。只知道呼和浩特是其首府,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买过鄂尔多斯的羊绒衫,喝过蒙牛、伊利的牛奶,仅此而已。如今身临其境,才真正感受到这座塞北都市的繁华和宁静。恰逢建区70周年(1947.5.1),整座城市被收拾得干净、漂亮!
紫丁香是呼和浩特的市花,每年的4月24日-5月3日,是呼和浩特的丁香节。许多街道两旁,都是用灌木型的紫丁香做绿篱,亦有小乔木的紫丁香作为行道树,夹杂在白杨和槐树之间,春风轻拂,满城飘香......
让我意外的是,200万人口的呼和浩特,竟然有两座万达广场,可见当地的经济繁荣程度!在这座以通透式采光屋顶为一贯风格的欧式商场里溜达,看到熙熙攘攘的顾客,能感受到当地人相当不俗的购买力。
大召寺外花团锦簇,此处是呼和浩特市内的第一景点。我通常对寺庙敬而远之,但听说“先有大召寺,后有呼和浩特”,出于历史的角度特来看看。岂料,在此遭遇到一点小小的不快......
看见大召寺殿内禁止摄影的牌子,我便将相机关闭。一个戴眼镜的年轻胖喇嘛,见我用手握着挂在脖子上的相机(防止晃动),以为我在偷拍,于是上前俯身仔细查看我的相机镜头是否关闭。见他如此认真的样子我笑了。他抬头问“你笑什么?”我说“笑你误会了!”谁知他用我听不懂的藏语狠狠地对我说了句什么。我问他说什么?他怒视着我压低声音又重复了一遍。从其恶语相向的样子我猜得出他是在骂人。遭遇这种情形的确让人扫兴,这其中或许交织着文化冲突、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但实在没必要与他计较。
大召寺外有个老太在卖糖葫芦,3元一串,5元2串。我很想来一串,但怕吃了闹肚子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内地许多大中城市风靡的魔拜、ofo共等享单车,并未出现在呼和浩特街头!而这种由政府推出的“共享单车”,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们分布在中心城区公交的许多站点,固定地方摆放,显得非常有序。记得上海也曾推出过类似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但因取放不便等原因而销声匿迹......
早有耳闻: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因大批楼盘卖不出去,出现了大面积的“死楼”、“烂尾楼”。呼和浩特是自治区的首府,情形要比内蒙的其它中小城市好些。但走在街上,随处可见大批建好的楼房空置。出租车司机告诉我,呼市的商品房均价在5000元/平米左右,中心城区几栋高档楼盘,也才刚过1万元......我注意到,呼和浩特绝大多数新楼盘即便打出7000/平米的价格,仍乏人问津。中国经济正在尝到盲目发展房地产投资建设的苦果,边远的呼和浩特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当地朋友说,呼和浩特陆续上马了多条地铁工程,令市中心道路拥堵不堪!几任市委书记、市长、公安局长、监察院长、法院院长、人大主任,都先后因重大贪腐被抓......其实,神州大地每个省、市、自治区、县、乡、镇,哪个不在上演着《人民的名义》?
让我好奇的是,呼和浩特每条街,都设立着一块“路长指示牌”,有城管、环卫、绿化、工商、环保、交管等机构的联系人和电话,市政管理的确显得非常细化。
专程去内蒙古博物馆参观。每天9:00-16:00是免费入场时间。第一天因参观大召寺,待下午4:05赶到博物馆,领票时间刚过。于是,特意花了一个上午又去了一次,总算如愿以偿。
提到内蒙古,人们想到的最多是大草原,殊不知,中国八大沙漠的一半在这里!每年春季,京津冀等华北、东北地区的沙尘暴,就是从新疆东部和内蒙古中西部的沙漠发源的。来呼和浩特的前几天,我从微信朋友圈得知,大学同学正在北京读高中的女儿,此时此刻正与她的一帮同学、公司白领一起,在库布其沙漠植树造林呢!点个赞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许多人造卫星和火箭的图片和实物(有些是模型),这才知道,所谓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在内蒙古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中国的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都是从这里发射的。历次飞船的返回地,也都在内蒙古的四子王旗。









后记:蒙古国有个叫额日德雷根的教授,日前在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说:“中国人把我们的伟大英雄、征服过他们的成吉思汗,当作他们的祖先和英雄,把我们对他们的殖民史,当作他们的强大历史,真是一个白痴脑残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