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庞贝,废墟掩映的繁华(Pompeii)

标签:
意大利庞贝古城火山遗迹杂谈 |
分类: 欧陆风情 |
最早听说庞贝,是在大三时从《高级英语》的一篇课文里了解的。课文详细描述了1900多年前,地中海畔的这座古罗马第二大城市、商旅云集的富人乐园、闻名遐迩的酒色之都,如何在维苏威火山的突然喷发下,一夜之间,被炽热的火山灰活活吞没的惨烈情景。书中的许多细节,至今难忘,总想亲眼看看庞贝故城的遗迹。如今,这个萦绕多年的“炼狱之梦”终于圆了!
眼前这些残垣断壁,让我努力想象,这里就是《高级英语》课文中所描述的那个繁华的古希腊/古罗马城市。建于2700年前的庞贝,凭借依山傍海、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温泉密布的地理优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商人、宗教人士、达官显贵和三教九流云集于此,很快发展成罗马共和国的一个大都市。
在曾经是庞贝的政治、经济、宗教中心的朱庇特神庙、阿波罗神庙广场遗址上,可以清楚地看见耸立在10公里外的维苏威火山。公元79年,正是这座火山喷发出来的熔浆和热灰,将整座庞贝城吞噬殆尽。
庞贝被火山灰埋没1000多年后,才被逐渐挖掘出来。我注意到,庞贝大多数建筑的墙体,运用了两种砌法:菱形石块堆砌法和横错位砌砖法,外层用泥灰包裹,再涂上红色矿物颜料——这就是著名的庞贝红,与南京明孝陵围墙的“孝陵红”有些相似。不过,孝陵红偏暖调,庞贝红偏冷调。
庞贝出土了大量被火山灰吞噬的陶器和大理石家具。1599年,有人在挖水渠时偶然发现被埋在厚厚火山灰下的一截古墙壁。因墙壁上的情色绘画有悖当时的宗教观念,于是又被填埋了(据说当年官方将此视为“淫城”遗址而禁止开挖)。直到到1876年,意大利才开始大规模挖掘庞贝城。逐渐发掘出的庞贝城,堪称保存完美,而城内未逃离的成千上万居民,或化为灰烬,或成为化石。
玻璃罩里放着被火山灰烧成化石的庞贝人,令人惊悚。人们后来在庞贝附近的海边发现成数以千计的尸骸,大多随身带着钥匙。专家们推断,可能是庞贝居民低估了火山喷发的力量,呆在不远处的海边等待喷发过后回家,结果被落向海滩的炽热火山灰夺去生命。
还是让时间倒流,看看两千年多前的庞贝城吧!
那时的庞贝,已有发达的排水设施。道路下边有石砌的排水暗渠;路面上还有用椭圆形大石块垒的“斑马线”!由此可见,欧美国家自古以来便重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以至于后来发展到像伦敦、巴黎、纽约等大城市的多功能下水道,可以在战时做为防空洞,甚至是运兵通道,跑卡车。
反观中国城市近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只图高楼林立,表面气派,地下排水设施能省则省,一旦遭遇暴雨灾害,整座城市顿成汪洋泽国。看到眼前这2000年多前的古罗马城市排水系统,我们能不汗颜?
这应该是庞贝城最宽的中央大街了吧?因为,这个“斑马线”,是用四块巨大的椭圆形石块砌成的。从石块的高度,可以推测出当年车轮的高度和大小,以及暴雨时的水流深度。
中国人常夸耀自己发明了世界最古老的建筑材料——秦砖汉瓦。来到庞贝才知道,这里烧制红砖的历史,要比秦朝早好几百年哦!封闭导致愚昧。改革开放前,我们一直被哄着:世界上有2/3受苦受难的老外处在水深火热中,等着中国人民去解放。可国门打开出来一看,才知道我们是最穷的。
两千年多前的庞贝古井,被安装了新式水龙头,供游客们在此接水解渴。我也喝了这里的古泉水,感觉是:夏日的庞贝很炎热,古城的泉水很清凉。
庞贝城的主干道,路中央被数百年的滚滚车流碾出了两道清晰的凹槽,由此可以想象当时庞贝城里是怎样一番车水马龙的繁华情境啊。
我注意到,庞贝城的市政厅、法院、神庙和其他公共建筑所造的大型罗马柱,几乎都不是用整根大理石雕刻的,而是里面用砖砌成带凹槽的圆柱体,外面裹上厚厚的灰浆。这缩水版“罗马柱”,既达到了美观庄重的视觉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建筑成本,由此反映出庞贝人既爱面子、又会省钱的商人本性。用小红砖砌成这种带凹槽的罗马柱,我真的好像是头一回看到哦。
这一排排台面上的圆洞洞,不是公共厕所的洗脸台,而是餐厅烧菜的灶台。在庞贝城内主要街道两旁的门店里,有许多这样的连体灶台,可见,当年庞贝城里的这些“麦当劳”和“肯德基”快餐厅们,生意是何等的火爆啊。路过的商贩、打工的店员、伙计,运送货物的脚工,还有风月场所的小姐和恩客,应该是来此消费的主要人群吧。
大户人家的客厅,有天井、鱼池、楼梯和壁画,精细美妙的马赛克地砖让人叹服。客厅后花园里,虽然已不是当年的草绿树浓,花木扶疏,但从规模上也可以看出其奢华的程度。意大利的庭院花园风格曾对整个欧洲产生过很大影响。
庞贝城也有一座竞技场(斗兽场)。虽然外观看上去只有一层楼高,规模远不如三层的罗马和两层的维罗纳斗兽场那么高大宏伟,但由于火山灰长达千年的覆盖保护,没有受到太多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仍显得十分完整。
进到斗兽场则发现,毕竟经过火山熔灰的烧灼和2000年岁月的洗礼,里面已是满目疮痍。部分观众席的还完好地保留着,当年,这里可容纳2万人观看人兽竞技,场面之壮观可想而知。下图所显示的斗兽场的另一侧,是圈放奴隶和野兽的格子间,大多已经坍塌了。然而,从那些矗立的罗马柱可以想象出,当年的建筑是多么雄伟。
庞贝人很懂的享受,城内还有两个剧场和音乐厅。
走进庞贝城内最大的公共浴室,想起了小时候在部队大澡堂里泡澡的情形。能猜得出这是男浴室还是女浴室么?庞贝得益于地下炽热岩浆的作用,是一座拥有众多温泉的城市。富人们便纷纷来此建别墅、造花园,并随之开发出众多娱乐场所,除了刺激的斗兽场、高雅的歌剧院,还有温柔的蒸汽浴室和烟花柳巷。
庞贝城富人云集,物质生活奢靡,与之相伴的是当时这些绚烂的绘画艺术。在一家餐厅的墙上,我发现一幅精美的壁画,五位人物身着那个年代的服装,手持器具,形态表情栩栩如生。在庞贝其他建筑物内,我也看到许多飞禽走兽和美女的壁画。不断出现的“庞贝红”衬底,让我印象深刻。
在一户超级富豪的大别墅内,我惊讶地看到一幅巨大的人物群壁画,虽然历经2000年,且被火山熔灰烧灼覆盖,但依然是那么色彩饱满,形态逼真。这些背景略微偏紫、人物略偏暖色调的庞贝壁画,艺术水准相当之高。它们被挖掘出后,对欧洲新古典主义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与庞贝壁画的某种关联。
在这个别墅的地面上,用马赛克拼着“Salve,
lucru”(钱,欢迎你)。这句话或许或许是真情吐露,或许是略带调侃,但将它砌在客厅里,无疑反映出当时庞贝显贵们的某种精神崇拜。这,与当今中国社会“一切向钱看”的思潮毫无二致。
当然,还有风月场所的标志和壁画。而更多表现生殖崇拜和男欢女爱情形的陶器、雕塑和绘画,已被那不勒斯美术馆收藏。我打算专门发一辑博客,介绍其中部分文物,不过担心会不会被封杀?
从那不勒斯乘火车,大约一个小时,便可到达庞贝。庞贝火车站很小,看上去也挺新,但月台很简陋。右边是来程的月台,左边我站着拍照的地方,是返回那不勒斯方向的月台。从车站到庞贝古城步行几分钟即达。照片左侧远处就是维苏威火山。
列车驶离庞贝站不久,我透过车窗,拍到了海拔1200米的维苏威火山。如果有时间、体力好,游客也能沿盘山小道登上维苏威火山口。但我的膝关节已不允许我再做这样的尝试了——十几年前在香港工作时,酷爱登山的我,爬遍了港岛、新界和大屿山岛所有的山;在内地,也曾徒步登上过几座名山;在美国黄石公园、在亚马孙热带雨林、在南极冰雪高原,更是大运动量地跋山涉水,结果导致膝关节磨损过度,许多登高望远的梦想,不得不放弃了。提醒朋友们:爬楼梯和跑步绝对不是一个好运动,因为会加速关节的冲击和磨损,而人的关节磨损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关节磨一次少一次,所以,对它的使用能省则省。年轻时能少登一级台阶,年长后就能多走十步路啊。
这是我在庞贝车站拍的一幅招贴画:从空中鸟瞰维苏威火山口,红色的熔岩灰从当年喷发的熔岩口倾泻而下,是不是很美很壮观?提醒一下,这仍然是座活火山哦,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疯狂地再次喷发,吞没周边的城镇和一切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