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尔卑斯山少女峰齿轨火车夏日雪山 |
分类: 欧陆风情 |
少女峰,海拔4158米,是阿尔卑斯山在瑞士境内的最高峰。其名或许是因山峰常被白云缭绕、显得朦胧神秘而得的吧。与前一天上铁力士峰搭乘缆车不同,游客上少女峰,只能乘坐齿轨火车,穿过在岩石中凿出的又长又陡的山洞,才能到达欧洲最高的山顶火车站——海拔3454米的少女峰站。
这里是从因特拉肯上少女峰的必经站,也是齿轨火车的起点站。在此还可换乘另一观光列车,到山谷小镇游览。
游客们先乘坐齿轨火车到海拔2030米的Kleine
Scheidegg站,在此转乘继续接驳上山的齿轨火车。
从因特拉肯小镇远眺晨光中的少女峰,容易让人联想到亚洲的珠穆朗玛峰......
齿轨火车的铁轨中间多了一条带齿的轨,车头及车厢下有齿轮与其咬合,上下坡时可助力、防滑。
雪山下的大片草甸,开满了黄色的小花。在冷峻的雪山和灰色的岩石衬托下,绿草黄花显得格外生机盎然!
乘坐齿轨火车游阿尔卑斯山,绝对是一次视觉享受!
雪线下,已经没有树木,只有开满小黄花的草甸。在仅仅几度的气温下,大自然仍显出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海拔2000米以上就是雪线了,之上的积雪终年不化。
齿轨火车在缓慢地向山上爬升,但并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卡住齿轮的嘎嘎声,速度及声音与普通火车差不多——或许是我太投入地欣赏车窗外景色,而没注意这些吧。
齿轨火车中途在海拔2320米的山洞小站再次换车。游客可以走出来看看风景但这天云雾太多,在山上几乎看不到什么,令人担心若真到了最高峰,还能欣赏少女峰的秀美吗?
从齿轨火车看少女峰,山峰似乎在喷云吐雾。
齿轨火车从山脚下热闹的小镇,经过中途两次换车,爬过最后一段保持着斜坡纪录的齿轨铁道,终于到达欧洲最高的火车站——海拔3454米的“Jungfraujoch(少女峰)站”。少女峰齿轨铁路修建于1896至1912年间(相当于中国的清末民初时代),共花了16年时间。为了避免山体滑坡和被雪覆盖,铁路的相当部分是凿于少女峰腹内的隧道,最长的隧道7.1公里。看着这100年前完成的工程,让人感叹当年修路者的勇气、毅力和精湛技术。
还好,云雾似乎在慢慢飘散,云缝中不时会露出蓝天。
中午在峰顶餐厅用餐,发现窗外有雪不断落下。原来不是什么雪崩,而是工作人员在清理房顶上的积雪——虽然是盛夏,但山顶上还是经常会下雪。
少女峰也有座冰洞,但比铁力士峰长多了,里面还有一些企鹅冰雕。或许是冰洞太长的缘故,少女峰的冰洞没有铺红地毯,游客在里面行走需格外小心。
山顶室内有座大玻璃球罩着的卡通模型,表现的是当年开凿少女峰铁路隧道的情景,引得游客纷纷在此拍照。
在海拔3571米的少女峰塔站标志处留影。两次到达3000多米的阿尔卑斯山顶,没有丝毫的高原反应,这让我大大增强了有朝一日去青藏高原和拉萨的信心。
海拔4000多米的少女峰,不时被云团所笼罩。我在山顶上一直没有看到少女峰的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云雾中!
中午,浓云渐渐散去,少女峰犹如慢慢撩开面纱的端庄少女,果然是那么俏丽!就连她身上雪白的“披风”,也是白里透蓝,蓝中带灰,很有层次和韵律感呢。
小贴士:
1、上山衣服:少女峰比铁力士峰海拔高,因此气温也低得多,夏季来此最好穿件轻软的羽绒服。也可以在山顶租借保暖服,但人多时一般借不到。
2、交通换乘:从因特拉肯到少女峰山脚下,火车是平轨列车,上少女峰时须换乘齿轨火车,中间再转换两次,间隔时间约为15分钟至半小时。可以在车站的观景窗和观景平台拍照。
3、山顶饮食:少女峰顶有快餐厅和纪念品店,也买防寒衣服。快餐店提供开水冲泡的碗装韩国辣方便面(神州的方便面难觅踪影,原因你懂的)。
4、相机保暖:夏季少女峰虽然气温较低,但由于在山顶待的时间有限,一般无需为相机保暖;从室外返回餐厅前,最好将相机放进羽绒服内,以防骤冷骤热使镜头凝上雾气,无法马上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