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大象不会摔跤?——读《巨型企业败落启示录》有感

标签:
读书有感杂谈 |
分类: 社会万象 |
1999年末的一天,伦敦市郊一家仅容纳150人的小电影院里,正首映一部自传片《我是如何弄垮巴林银行的》。谁能想得到,这家小影院的老板,居然就是当年巴林银行那位趾高气昂的首席执行官——彼得·诺里斯。自从百年历史的巴林银行,被那个“神奇小子”尼克·里森在新加坡炒外汇搞垮后,诺里斯便隐居故里,盘下了这家小影院聊以维生。
忽然,放映员跑来对诺里斯说,有个长得很像里森的家伙,就坐在影院里的后排。散场后,诺里斯发现,那人果然就是刚刑满释放的里森本人。一位是原巴林银行的首席执行官,一个是巴林银行破产的肇事者,在银行倒闭四年之后,竟然在一处每天上演人生悲喜剧的地方,戏剧性地重逢了!这,就是《谁说大象不会摔跤:巨型企业败落启示录》一书所描写的一段情景。
在这本书中,作者列举了9家名声显赫的国际级大公司盛极而衰的案例。本来,企业的生生死死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常态,但这些被人们尊为“大蓝筹”、“巨无霸”、“500强”的能源巨子、电信巨头、金融常青树们的破产,颇像9.11事件中被恐怖分子撞机后轰然倒塌的世贸大厦,往日的辉煌与眼前的惨烈形成的反差,不能不令人震惊和深思。
就拿排名世界500强第16、美国500强第7的安然公司来说,这家仅16年历史,却掌握着全美20%电能和天然气的“能源帝国”,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坏孩子”。由于它果断地涉足天然气以外的电力、煤炭、造纸、塑料、金属、建筑工程、光纤宽带等领域,企业得以急剧膨胀,连续6年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排名居然一度位居微软和英特尔之前!安然的能源交易创新,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至于其中奥妙,书中自有详解。惟其自称所发现的如何使传统能源公司一跃成为高增长、高利润的“新型企业”的“秘诀”,竟是一连串弄虚作假的把戏!
安然玩的一把“妙牌”中,当然少不了靠重磅糖弹俘获的安达信等权威会计事务所的瞒天过海,以及《福布斯》、《财富》等大牌媒体的帮腔造势。于是,当安然的美丽神话被戳穿后,这一连串见不得人的勾当,便成了“911”事件后举世哗然的最大丑闻。
和田一夫和八佰伴曾为香港和内地人所熟知,电视剧《阿信》就是以和田一夫的母亲为原型拍摄的。和田一夫传承了母亲的经商禀赋,并以一个个惊世骇俗的大手笔,将小小的果菜铺“八佰伴”越做越大、越开越多,以至于从小小的日本岛,开到了海外10几个国家和地区。后来,他将总部先迁到香港,再迁到上海。在香港,他买下港岛太平山顶的第一豪宅“天比高”,一口气在香港开了10家超市,同时插足香港的饮食、地产、娱乐、食品业,并拥有了5家香港上市公司。与此同时,他预见到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于是将亚洲最大的“销品茂”开到了上海浦东陆家嘴。然而,正是他这种盲目扩张、负债发展的经营手法,为八佰伴的覆灭埋下了一连串的隐患。
其实,负债发展是现代企业的常规之道。一般来说,30%的负债率尚算安全,50%的负债率则是危险的警戒线,而八佰伴在巅峰时期的负债率竟接近100%!当银行惊恐其高速扩张可能引发的后患而停止贷款时,和田一夫便大量发行可换股债券。而这些到期根本无法转股、必须连本带利兑现的“可转债”,变成了最终把八佰伴送上西天的定时炸弹。和田一夫与天比高的美梦就此破灭。
如今,当人们走进上海浦东第一八佰伴商场,很难想像这个已与和田一夫没有任何关系的大商厦,其昔日的主人和田君曾经是何等荣耀!谁又能想到,这位身价从零到亿,又从亿到零,现在则以“不死鸟”的精神,再次开始从零的起步——创办了一家商务咨询公司。然而,市场万变,岁月无常。纵然和田一夫勇气可嘉,怎料全球化市场风云变化万端呢?至于“八佰伴”能否成为浴火重生的凤凰,就让人们拭目以待吧。
纵观当代国际商场风云变幻,无论是人们熟悉的过气的手机巨人诺基亚,还是已从巅峰状态滑落的苹果,乃至在金融风暴中倒闭的雷曼兄弟银行,这些大象级企业的由兴到衰,无不带给人以深刻的警示:大,固然好,它可以吸引更多投资,创造更大效益,承担更多风险;然而,大,也有大的短处和难处。说穿了,这不是大象和蚂蚁谁大谁小的问题,而是一家企业能否防微杜渐,诚实守信,避免失误的问题,它包含着太多管理学、金融学和市场学的道道和法则,谁忽视这些,谁就会栽跟头,这是迟早的事。
题图摘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