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堪培拉:源自棉布图上的澳洲首都(GardenCapitalCanberra)

标签:
澳大利亚堪培拉格里芬胡库克船长喷泉花园城市 |
分类: 澳洲之美 |
1.
2007年4月,我第二次来到澳大利亚(与上一次正好相隔10年),却是第一次造访其首都堪培拉。我了解到,早先的澳国首都,曾分别由两个最大城市——墨尔本和悉尼轮流坐庄。为了化解两个州府城市争都的矛盾,1900年,澳大利亚议会提出建立一个联邦特区,即新首都。1908年,在考察了23个地区以后,议会在两个城市之间,选择了这块距悉尼238公里,距墨尔本507公里,海拔580米,风调雨顺、有山有水、面积2359平方公里的地方建立新首都。
2.
1912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向全球围征集城市设计方案。一年之后,国会从137个版本中,选取美国著名风景设计师、36岁的沃尔特·伯里·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的方案。沃尔特先在一块棉布上规划了堪培拉的街道图,然后,他的建筑师妻子在这块布上规划了功能建筑区(该图原作仍保留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城建停顿。战后继续建设,新都于1927年建成,并迁都于此。新首都的名字选择当地居民的传统名称——堪培拉,意为“汇合之地”或“聚会的地方”。
3.
堪培拉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城树木苍翠,鲜花四季常开。每年九月,堪培拉都会举办盛大花节,以数十万株花迎接春天的到来,因此,堪培拉被誉为
“大洋洲的花园城市
4.
在堪培拉市中心,有个人工开挖的格里芬湖。湖中这个大喷泉,是为纪念发现澳洲的英国库克船长登岸200周年而建的,名为“库克船长纪念喷泉”(CAPTAIN
COOK MEMORIAL JET),水柱高达140 米,蔚为壮观,堪称世界之最。
5.堪培拉从一开始就是经过周密计划而建设的,城市规划设计非常具有前瞻性。环形和放射状的道路,将行政、商业、住宅区有机地分开,世界上只有极少数最新建成的首都和城市,采用了这种方案,上海浦东的临港新城,采用的正是此模式。(欲了解临港新城的设计规划,可点击我的另一篇博客《滴水湖畔的香氛》: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be8f50100l71m.html)。

6.
这是我在市中心广场拍到一景。在堪培拉任何一个角度,人的视野都极为开阔。与其它大城市用许多公园作点缀不同,堪培拉就是一座建在花园和森林里的城市。这里没有喧嚣,没有堵车,没有污染,没有高楼大厦,没有人口过剩,没有犯罪丛生,没有各国大都市的一切城市病!堪培拉模式,是否可资中国日后迁都借鉴呢?
7.国会大厦是堪培拉的地标性建筑,其外表简洁大方,虽然只有两三层,但造价极为昂贵,被讥为劳斯莱斯级国会大厦。
8.国会走廊上的这幅巨大的油画为什么能吸引每个路过人的目光?是因为人们想数清楚画中森林树枝上藏有的10只白色大鸟,
9.坐落在使馆区的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中间高四层,应该算的上堪培拉的高层建筑了。
10.澳大利亚本土从未发生过战争,但却在首都建立了这座巨大的战争博物馆!
11.澳大利亚作为英联邦成员,曾参加过一次、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本世纪的反恐战争,上万名澳大利亚军人战死沙场。为了纪念先烈和警示后人,馆内展出了许多照片和实物,包括战斗机、大炮、枪支和军用车辆。中小学生席地而坐,静静地聆听老师和解说员的讲解。中国首都也有个军事博物馆,并不太引人注意,似乎着重在普及军事知识。不如改成战争博物馆,强调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侵略的史实,可以起到更为震撼的效果。
12.来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学术交流。该大学在澳大利亚排名第一,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此学习。与几乎所有西方大学一样,该校园没有围墙,人们可以从许多四通八达的大陆进入校区,当然,停车须遵守相关规定。
13.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区建筑与空空荡荡的停车场——校园里人和车都很少,显得十分宁静。
14.国立大学的图书馆之一。
在从东澳到西澳的考察过程中,澳大利亚极为洁净的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