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火山岛之憾(Deception Island of Antarctica)

标签:
南极迪塞普逊岛活火山冰海温泉鲸处理厂 |
分类: 极地之旅 |
1.迪塞普逊岛(Deception Island)是我们“乌斯怀亚号”南极探险行返程的最后一站。Deception 意思是“欺骗”。之所以叫“欺骗岛”,是因为该岛从外表看,与其它岛屿没啥两样。但靠近一瞧却发现它是一个有个狭窄缺口的环形岛,船可以从该缺口驶入岛内海域。因为人们很容易被岛的外表所蒙骗,便送它这么一个有趣的名字。
2.此豁口叫“海神的风箱”(Neptune's Bellows),宽约230米。水道下面有离水面2米的危险暗礁,称为“乌黑的礁石”(Raven Rock),这里曾发生过不少船毁人亡的惨剧。1957年,一艘英国捕鲸船为避让阿根廷军舰在此水道南侧触礁沉没。2007年1月,一艘载有280人的挪威游轮“诺德卡普女士号”(MS Nordkapp)也在此遇险。
3.此岛山体酷似中国的黑白水墨画——山脊沟壑的积雪将碳黑色的山梁勾勒成斑马状的黑白色块。由于我的广角镜头在12月29日这天被彻底冻坏,以至于这辑的一些照片,基本上是用长焦镜头拉近拍摄的。
4.这是用广角镜头拍的最后一张南极照片。迪塞普逊岛实际上是一座活火山口,源自一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大爆发,之后形成一个有缺口的大火山口——直径约15公里的世界最大天然港口,称为弗斯特港(Port Foster),它是世界唯一轮船能直接开进去的活火山口。该火山岛最近一次爆发在1969年,它摧毁了英国和智利设在岛上的科考站和鲸鱼处理厂。如今,岛上已无科考人员长期驻扎,只有阿根廷和西班牙在此设立的两个夏季考察站。
5.环形岛的入口仅100米宽,一边是陡峭的山崖,另一边是暗藏的礁石,加上峡口强劲的阵风,迫使出入的船只必须降低航速。我们的乌斯怀亚号船长和他的团队,凭借智慧和经验,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将船驶进环形岛。我和全船乘客,此刻都屏住了呼吸,瞪大眼睛,看着船弦与几乎伸手可及的嶙峋岬口擦身而过。进入港湾后我才注意到,自己的拳头已攥出了汗——我可不想在最后一天葬身冰海!
6.进入“火山口内海”我发现,这真是一个漂亮而奇异的环岛:黑色山坡上被永久性冰川描画得黑白相间,山脚下是温泉冒涌的地热海滩,环岛中间仍是南大洋的冰冷海水。我们的“乌斯怀亚号”小心翼翼地驶过豁口,终于进入这个巨大的活火山口,驶向左侧的“捕鲸人湾”(Whalers Bay)。
7. 1905年,捕鲸船开始在Whalers Bay加工鲸产品。1911在岸上建了一个鲸处理厂,直至1931年关闭。二战时,英国皇家海军用鲸处理厂的部分房屋建了个代号为B的基地,监测德国潜艇在南大洋的活动。二战结束后基地改为科考站,1969年的火山爆发摧毁了鲸处理厂和B基地。眼前见到的是当年鲸工厂和英军基地旧址的废弃房屋和油罐。
9.再见了,美丽的迪塞普逊温泉岛(Deception Island)!再见了,让人震撼的大美南极!
10.我们70多名探险乘客,与“乌斯怀亚号”探险队员、船东夫妇,于2009年12月26日在南极冰盖上合影留念。12月29日下午,因天气关系,“乌斯怀亚号”不得不放弃在迪塞普逊岛(Deception
Island)登陆。随后,再次穿越波滔汹涌的德瑞克海峡,于12月30日晨回到阿根廷乌斯怀亚小镇,结束了为期11天的南极探险之旅——返程穿越德瑞克海峡西风带过程中,由于船舶在大风中摇晃剧烈,我上卫生间时,扶门的右手食指尖被猛然关闭的舱门挤伤,疼得我头直撞舱壁。回到美国后,该指甲下面的淤血变成黑色,像故意染成黑甲似的。半年之后,“南极黑甲”才完全被新长出来的指甲代替。唉,这大概是南极舍不得我离开,让我加深对它的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