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开幕前十日先睹为快 (EXPO 2010 Shanghai)

标签:
上海世博会暴雨后4.21地震哀悼日旅行见闻 |
分类: 上海光影 |
2010.4.21
暴雨后。今天是玉树大地震哀悼日。按照上海市委、世博园组委会的部署,世博园昨天开始试运行,20万各界人士前来测试人流量压力;我们是第二批“小白鼠”,人数仅5万,大大少于昨日。大客车停在8号门外的专用停车场后,步行来到有武警把守的第一道隔离入口。
2.经过宽阔的集散广场,来到近400米宽的第二道关口。
3.第二道是正式的大门口,须迂廻十几个来回,才能到达安检口。走了5、6个来回,人已经被绕晕得笑了起来!
4.安检口必须脱下外衣、掏出所有金属物品及手机、钱包、钥匙等。安检程度丝毫不亚于机场。
5.第三道口是检票口,将卡片式门票插入自动检票机,从上面拿出弹出的门票即可入场了!
6. 果然不出所料,虽然离正式开园仅10天,但仍有许多展馆未完工,有的甚至连展馆名还未安装上!
8.今年上海春季来的特别晚——往年3月份本地气温就到达25度了,而今年至4月20日,最高气温还未到20度!瞧瞧,新栽的树叶刚开始萌发。估计最快到5月下旬后,世博园的花草树木才会郁郁葱葱。
9.尚有大树运往世博园等待栽种......
10.园林工人抓紧为新栽的灌木浇水。
11.有的展馆内部还是一片狼藉.....
12.远远地看到美国馆了!
13.美国馆外,在美国刚招募的志愿者操着流利的普通话向游客作宣传,并乐意与游客合影。
14.美国馆内有块赞助企业墙,其中竟有咱们海尔大名!据说美国法律不允许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参与世博会,于是企业成了美国馆的出资人。我们政府斥巨资兴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动了纳税人多少“蛋糕”,多数老百姓浑然不问。须知:政府本身不是生产者,财政的每一分钱均来自老百姓。作为公民,看世博会万花筒固然开心,同时过问一下被花了多少钱?子孙那一代会还清?若用这些钱能改善多少人的医疗、教育和养老?
15.哥伦比亚馆和秘鲁馆。
16.美国馆对面的巴西馆真够绿色!馆旁的装修垃圾尚未清理完毕.....
17.没来得及安装馆名的某国展馆。哥们,抓紧哦:D
20.一个半地球的罗马尼亚馆,象征啥呢?
21.这么漂亮的建筑物,看不到名称,难不成是......么? 后来宋博士告诉说那是挪威馆。谢谢哦:)
22.东欧的乌克兰馆后面怎么有个八卦图?
23.欧洲馆?
24.犹如万国旗的爱沙尼亚馆。
26.这个“大碗”馆名也未安装上,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宝贝!——博友得闲后来告诉我:是芬兰馆。谢啦:)
27.澳大利亚馆的色彩与造型颇似澳州中部的红色巨石。
29.色彩夺目的马来西亚馆。
30.像口大铝锅的新加坡馆——要是从“锅盖”缝中飘出些蒸汽就更绝了:)
32.阿曼苏丹国馆。
33.酷似法国蜗牛壳的以色列馆,不过样子特招人喜欢:)
34.讲究造型对衬的尼泊尔馆——记得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也曾看到过早年参加过那里世博会的尼泊尔馆,因无力拆除,便留了下来。不知这次上海世博会后,会不会再次“无力”拆除呢?那倒也不错啊!
36.右边是世博会主题馆。进去看了看,里面主要表现各国城市发展的足迹和各民族人民生活的现状。会翻动的万国窗户,令人印象深刻!
37.“大飞碟”——世博文化馆。登上那圈环形长廊,可以360度观赏世博园全景、黄浦江和部分上海市容。
其余图片将陆续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