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与MoMA(纽约印象之五MMoA&MoMA)

标签: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oma艺术馆名画原作雕塑 |
分类: 美国见闻 |
1.位于第五大道1000号、外形为罗马建筑风格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凡对艺术多少有些兴趣的人来到纽约,总要去大都会博物馆(MMoA)和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瞧瞧。前者以古代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为主,也有相当多的近、现代名家巨作;后者的馆藏少于前者,但以现代艺术品为特色。每天成千上万观众和游客极大支撑着美国服务业的繁荣!
2.瑟瑟寒风中等待入场的人们,幸好有冬日温暖的阳光.......
3.
收藏在大都会博物馆的古埃及壁画——尼罗河白鹰,形象逼真,充满动感。
4.大都会收藏了大量古埃及彩绘木乃伊棺,都有几千年历史了。这里引用一段黄德莹的“黄月亮红月亮博客”对大都会博物馆的评价:“大都会博物馆集中地汇聚了全世界的顶级艺术品......。老美的“拿来主义”,使他们把世界文化遗产当作自己的文化,不管它是买的、抢的、捐的还是送的,“抱来的儿子也是儿”,全都精心包装,呵护有加,完美展示。世界文化在大都会博物馆交融、组合,使没有文化底气的美国依靠别人的文化而有了底气和声望,这就是老美聪明的地方。”
8.法国点彩油画家Henri Edmond Cross的名作《Landscape
with Pine Trees》(作于1896年)
11.雕塑《三少女体》,居然在大都会博物馆看到了原作——太棒了!
12.目睹如此精美的欧洲大师的雕塑,女观者情不自禁地想摸一下.......
13.临摹欧洲文艺复兴时代雕塑作品的一老一少。博物馆里,随处可见这样专门来此临摹名画的绘画爱好者和美术学院的学生。在人们的好奇、拍照和来来往往的过程中,他们淡定自如,根本不在乎他人的目光和自己的绘画水平,只顾我行我素——这张画不好,还有下一张,这次画不像,还有下一次......干这行的没有几分自信怎么行哩!
15.毕加索名作之一《Cavaller and Seated
Nude》(1967年)。
16.毕加索的《梦幻者》“The
Deamer”(1932年)。像只大公鸡一样的裸女,太富有想象力啦!
17.大都会博物馆内的古代非洲木雕——《鳄鱼》是用整根树干雕成的。
18.克林姆特的名作——"Serena
Pulitzer Lederer" (1899年),终于欣赏到了原作真迹!
19.梵高的《向日葵》。原作的色彩果然与画册所见迥然不同啊!能亲眼目睹绘画大师的原作,颇有恍若梦中的感觉。
20.梵高自画像原作。比想象的略暗点,可能是时间较长的缘故吧...
21.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的作品。据说,油画初学者都临摹过这个画家的画作。但能到现场临摹其原作,感觉则迥然不同。凡进大都会博物馆临摹名画者,都必须申请许可证。所拍的这个女孩子可能未经过申请,于是就来个急就章,用蜡笔和小画板画了个大概吧!
23.一幅反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知识
青年上山下乡情景的巨幅圆型作品《广阔天地》色彩灰暗且朦胧。画中一群城市女高中生扛着锄头,默默地走在乡村田野池塘边......这是我在大都会博物馆里看到的唯一华人油画家的作品。在此画前逗留良久,感慨良多——因为,自己也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26.大都会博物馆纵贯三层楼的落地窗外,可以看到冬季中央公园里的树木。
27.不知是看累了,还是陶醉了,女孩子干脆坐下来慢慢地欣赏大师的原作,哪怕已到大都会博物馆关门时分......
28.著名的MoMA,是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的简称,坐落在曼哈顿第53街﹙在纽约第五和第六大道之间﹚,是世界上收藏现代艺术品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这里收藏的莫奈、毕加索等名家原作数量之多,令人印象深刻!
29.“蒙马”现代艺术馆展厅外的雕塑园有个巨型雕塑。说像蜘蛛吧,却少了四条腿、只有一只眼!真是抽象的可以噢。
30.
MoMA展厅内一个像蓝色大灯泡,足足有四个人、两层楼高的充气装置是最近全球热映的电影《艾丽斯梦游奇境》的导演 Tim Baurton
个人展览的醒目标志。展览的所有作品展示了Tim从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孩子到一个极具创意的插画家到电影导演的所有过程。他所参与的最为人熟悉的电影是“剪刀手爱德华”,“僵尸新娘”等。
31.没想到,被MoMA收藏的莫奈原作《睡莲》系列中竟有如此之巨的(当然周围还有几幅小一些的《睡莲》),能如此近距离欣赏如雷贯耳的欧洲绘画大师的原作,这种震撼和感动,已非语言所能形容!
32.一位行动不便的观众,坐着博物馆免费提供轮椅,在欣赏完抽象派大师罗斯科的名作后缓缓离去......
33.几个观众在欣赏名为《美国》的油画。人们常说美国是个大熔炉。看了这幅画,我倒觉得这个国家更像盘色拉或调色板上的油彩——因为,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个“五颜六色”的种族聚集在这里,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但各种族之间更多的是仍或多或少保留着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色彩,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圈子。
34.
“野兽派”画家马帝斯的“群舞图”,不求技法,不讲比例,色彩简单,却使人印象深刻。虽然曾在画册上见过这幅名作,但身临现场看,画作更巨大、更生动、更鲜活!
35.马克 夏加尔的名作《我和村庄》
37. 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既让人眼花缭乱的,又令人兴奋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