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w690/001PAEbHgy6MHmJUY3Vf3&690
我是安徽人,从骨子里就热爱我们的文化。198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安徽省文物总店的几位专家,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耳濡目染,我感受到安徽文化的独特魅力。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徽文化,并一发不可收拾,继而由兴趣变成了责任,再升华至使命,为把我们安徽人自己的“根”保存下来,我创建了展现和传承安徽本土文化的博物馆——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
匾额楹联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它把中华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之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自有匾额楹联以来,它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与建筑、民俗、文学、艺术、书法相结合,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屋舍装饰,还是旌表贺颂;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言情表意,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等。“以匾研史,可以佐证;以匾学书,可得笔髓”,匾额因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而成为今天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其他各种因素,承载着历史文化价值的匾额实物越来越难以见到。今天,当人们走进文化历史街区、茶馆、戏楼等各种旅游景点时,人们会深切地感受到已经式微近半个世纪的中华楹联匾额文化又悄悄的向我们走来。这显然是一种回归,它是那样的顺理成章,又是那么的真切朴实!
http://s9/mw690/001PAEbHgy6MHmMrM4E08&690
皖南古村落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源地,“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一座宅子,楹联匾额少则几块,多则上十块,抬头即是。如果说那些遗留下来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是徽商物质上繁荣的见证,那么点缀在这些建筑当中的匾额楹联则彰显了徽商在精神上的追求。在徽商鼎盛时期,匾额作为一种文化时尚,是经济实力、文化修养和身份地位的象征。至今,它们依旧光彩照人,每当谈起往事,如今生活在那些老宅子里的居民仍津津乐道,借着匾额炫耀祖上的荣光。
早在1981年,我们在考察国内外博物馆期间,就粗略地梳理出能体现出徽文化的独特性并极具代表性的徽文化资源类型,其中就包括匾额楹联。于是,对此,我们有了初步的收藏计划:5—10年,主要是以抢救、征集、保护匾额资源为重中之重,不论匾额的内容、品相、大小尺寸,一概收入囊中(没有看真伪,当时还没有造假)。10年后,当打开库房,对征集来的匾额进行清理和修复保养时,我们相继整理出孙中山、冒辟疆、刘绎、尹继善、段祺瑞、孙家鼐、李鸿章、张謇、陈调元等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所亲题的匾额。每次整理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古徽州地区,有的古建筑我们跟踪了十几年,曾多次看到整座木构建筑多处漏水、霉变、虫蛀,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同样,古建筑里的匾额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很多在被发现的时候是被当作做楼层的隔板、室内墙板、猪圈鸡圈的门、卖肉的案板、睡觉的床板来使用的。再加上文革时期,村民怕匾上的铭文落款会让自己受到牵连,将匾额上款或下款锯掉一截,或是对内容、铭文、图案、印章进行破坏,直到辨认不清为止。看到这般惨状,我们既心痛又着急。一方面,我们不断呼吁当地竭尽所能进行保护,甚至带头捐钱以唤起村干部、百姓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发动群众,以点带面,建立人脉网络(最多时有200多人帮助我们寻找),通过当地的乡村文化站干部、古董小贩、当地百姓,去寻找和征集匾额。先是在古徽州地区征集,后来发展到周边的省市,包括江苏、江西、浙江、上海、湖南、湖北等地。
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匾额修复工程部。由木工世家李长云、张彪和油漆工艺师徐保兵等人组成。负责匾额楹联的清理、维修及保养工作。他们各具所长,经过20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修复匾额的工艺流程。我们的技术员在整理修复匾额的过程中,自然的形成共识:这些楹联匾额都是一批上了岁数的
“老祖宗”,它们需要特别的精心呵护。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感情、精力、时间、财力和物力,基本上还原了匾额楹联的真实面目,有效的保护了这一类珍贵的资源。
http://s5/mw690/001PAEbHgy6MHmMYuhec4&690
在30多年的征集收藏过程中,我们遇到的艰辛和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那时候收藏工作只是利用业余时间,我的广告公司业务繁重,但为了收藏,必须要“抓革命促生产”。每周六下班后,通常扒上几口饭,开车就要跑。30多年前,皖南的交通没有今天这样发达,道路崎岖,早晨四、五点钟从合肥动身,天黑才能到达目的地,我们称之为“两头不见天”。夏天睡在车里,蚊虫叮咬,全身是包;严冬季节,冰天雪地,车滑路险;白天跑各家各户,收集装车(有时为了一块匾额跑上七八百里路是常有的事,还不一定买成);夜里再往合肥赶,天黑人静,两个人钻进山里,迷路是家常便饭。我们往往是凌晨两三点钟才到达合肥,早上正常召开公司晨会。有一年,我们从青阳县宁阳镇去新华村,正好遇上修路停工,道路受阻,一个人在前面搬石头,一个人开车前行,近4个小时只跑了
如今,在我们博物馆的“百匾堂”展厅内,陈列着上千块的楹联匾额。若是置身其中,你完全会被一种独特的“美”所融化:那温润斑驳的皮壳包浆、柔美斑斓的色彩、凝练的语言、精湛的书法……真是令人沉醉。我为我们30年的付出而感到充实与自豪,参观这些匾额楹联,人们能抚平心灵,找回自信,还原本性,激发智慧。今天,来参观的有政府领导、企业家、艺术家,等等。他们大多抱着敬畏的心情驻足凝视,沉思反省,审视当代。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历朝历代的社会环境、政治信仰、审美取向和道德崇尚。以物证史,酣畅简单,一目了然,激发的是信心智慧,反省的是当今缺憾,向往的是美好和谐。我想,这就是文化遗存的力量!
http://s11/mw690/001PAEbHgy6MHmNgIwq1a&690
实现中国文化强国之梦想,需要民办博物馆这支力量的壮大。我们从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上海翰林科举匾额博物馆、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等民办博物馆为收藏匾额所做的努力可以看出,正是他们的超前意识发挥了主导作用,引发了全社会对中国古代匾额楹联的关注和研究。他们的艰辛付出令人敬佩,也给予我们极大的精神鼓励和学术营养。最令我们欣慰的是,这么多匾额楹联有了自己的归宿,有了向人们诉说当年的辉煌的机会,有了一批对它们悉心照料的团队,有了一批热爱它们的观众。
这次《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馆藏系列丛书——匾额楹联》的集结出版,我们精选出300多块具有代表性的匾额楹联来编著图录,将它们大致分为匾额、楹联和商号招牌,其中匾额又细分为堂匾、寿匾、科举匾、书房匾、表彰匾、贞洁匾等。编著此书是为了与同行共享我们的收获和喜悦,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中国匾额文化的关注,也是为探索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之路所进行的一次尝试,希望此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http://s4/mw690/001PAEbHgy6MHmNI67983&690
http://s7/mw690/001PAEbHgy6MHmO3CNEa6&690
实现中国文化强国之梦想,需要民办博物馆这支力量的壮大。我们从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上海翰林科举匾额博物馆、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等民办博物馆为收藏匾额所做的努力可以看出,正是他们的超前意识发挥了主导作用,引发了全社会对中国古代匾额楹联的关注和研究。他们的艰辛付出令人敬佩,也给予我们极大的精神鼓励和学术营养。最令我们欣慰的是,这么多匾额楹联有了自己的归宿,有了向人们诉说当年的辉煌的机会,有了一批对它们悉心照料的团队,有了一批热爱它们的观众。
这次《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馆藏系列丛书——匾额楹联》的集结出版,我们精选出300多块具有代表性的匾额楹联来编著图录,将它们大致分为匾额、楹联和商号招牌,其中匾额又细分为堂匾、寿匾、科举匾、书房匾、表彰匾、贞洁匾等。编著此书是为了与同行共享我们的收获和喜悦,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中国匾额文化的关注,也是为探索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之路所进行的一次尝试,希望此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源泉博物馆活动咨询电话:0551—65386690
源泉青少年活动之家QQ群:310485762
源泉微信公众平台:anhuiyuanqua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