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学生“合作学习”的不同声音

(2021-03-25 15:55:48)

对学生“合作学习”的不同声音

我在某校听课。不时学生就站起来,或4个或56个,凑一堆,很热烈地就某个问题讨论。

一节课学生站起来不下4次。

如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方式。也有的地方学生不站起来,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就调转头,三五成堆凑在一起讨论。

学生的学习小组是事先安排好了的,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水平。但有的小组划分不是这样的,只是按照学生的座位划分的,这样的小组划分就缺乏科学性。

小组合作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学习借鉴,其意义自不待言。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备课要风充分,要有更多的预设。如果组织不好,就会流于形式。

在不少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少有人动手记录,别人的思维成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的讨论只是个样子,尤其是那些让学生站起来讨论的课堂,学生更是没法做记录。并且学生一次一次站起来,一节课下来,是要浪费不少时间的。中间还要有掌声,完整的课堂也因此被割裂。

我在某班听课。授课的老师不允许学生讨论。他的理由很简单:考场上你和谁讨论?谁和你讨论?他要求学生各人思考各人的,把思考的结果用笔写下来。他说,考试是用笔答题,而不是用嘴。

在小组合作学习日益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方式大背景下,这位老师的做法简直是逆潮流而动。但仔细想一想,他的做法并不是没有道理。

我还想起一件事儿。很多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学好成绩更好的孩子同桌,说这样可以向人家讨教一些问题。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样的做法是明智之举。但是,我们想过没有,孩子遇到问题就向别人讨教,时间长了就是一种依赖,到了考场上需要自己独立思考的时候,可能就抓瞎了。

当然,任何事都不绝对(我说这话就有点绝对)。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没有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也没有毛病。这二者是矛盾的,又是可以统一的。凡事都需要一个度。怎么把握好这个度,是老师思考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